卫景瑗
中文名:卫景瑗
国籍:明
民族:汉
出生地:韩城县(今韩城市)渚北村
参考资料:《最多人污蔑的明朝:亡国不亡骨气 断头不断脊梁》
卫景瑗--廉洁奉公,兴利除害,裁减缺丁卫景瑗(1586~1644),字仲玉,号带黄,明韩城县(今韩城市)渚北村人,生于万历十四年(1586)九月十三日,天启五年(1625)进士。初任河南推官,公正廉洁,执法不阿,杖毙豪强、衙蠹无数,直声大振。
崇祯四年(1631),授山西道监察御史,首劾首辅周延儒贪污受贿事,又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明毅宗不采纳。救工曹靖科元等人,不避权贵,秉公办事。毅宗任他为巡按,巡察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等。后遭父丧,未等朝廷准假即归里。服孝期满后,任河南道御史,巡视粮仓,改革陋规。枢臣杨嗣昌为了剿灭农民义军,提议增加剿饷,景瑗坚决反对,言道:“天下安危,要视百姓疾苦。今百姓困苦不堪,反而加征,后果不堪设想。”省台王绩灿、吴执御、吴彦芳,俱因谏言被谪,景瑗上书皇帝召还。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多次上告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温体仁罪,被皇帝怒下监狱。景瑗为其讼冤,并于皇帝召见时,为二人辩解。同僚担心不测,但景瑗不怕丢官,不畏杀头,仍侃侃而谈,毫不畏缩,直陈己见。毅宗恼怒,降他为行人司正,后调尚宝局丞,又调大理寺丞,晋升少卿,先后平反大案冤案二十余起。景瑗在朝野资望甚隆,理当担任朝中要职,但恰逢周延儒当了丞相,阿谀者为了讨好周,于十五年(1642)春调景瑗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当时晋北一带遭灾,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景瑗到任后,廉洁奉公,兴利除害,裁减缺丁,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惩戒贪官,打击豪强,赈济灾民,政绩显著。
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率义军渡黄河进军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派总兵姜瓖于黄河边扼守,瓖秘密遣使与义军联络。景瑗不知其变,仍然运筹帷幄,严师厉兵,毕务迎战。后议派重兵防守雁门关,而瓖则消极对待,观望不前。二月十五日,义军攻陷太原,各地农民纷纷响应,所至郡县,无不箪食壶浆以迎义军。李自成挥师北进,先后攻克忻州、代州,宁武告急。景瑗要求派兵援助,而瓖认为非可守之地,拒不出兵。景瑗愤然斥之“国难至此,当同舟共济,何谓可守之地”,并倾囊得950两黄金,发给将士,准备亲自出兵,以解宁武之围,但终因姜瓖等人阻挠未能成行。
与此同时,姜瓖在其兄姜瑄(原任昌平府总兵,曾被关入监狱,释放后投奔姜瓖)的劝说下,决意投奔义军,但是又怕守城将士不从,于是劝代王拿出库存银两、布匹犒赏将士,取得守城士卒对自己的信任。继又散布景瑗是陕西人早已与自成暗中勾结,将要叛变投敌等流言蜚语,离间代王对景瑗的信任。加之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从,更加深了二人之间的矛盾。当时又适逢景瑗患足疾,不能出外理事,于是大同军权被姜瓖独揽。姜以加强城防保卫为名在城门各派自己200名亲兵,协助守城,实则对代王派去的士卒进行监督,等待时机,以便迎义军入城。
三月初一,义军兵临城下,姜瓖将永庆王射杀,迎义军入城,后骗景瑗议事。景瑗乘马而出,目睹满街义军,才知受骗,惊得跌下马来,被义军执见自成。众呼景瑗跪下,景瑗不跪,据地而坐,大呼皇帝而哭。自成劝道:“我乃米脂一农民,今日至此,天命可知”,劝其投诚,并许以高官。景瑗道:“我是皇帝封授的官员,岂有投降做贼之理!”众引景瑗出,顾见姜瓖大骂道:“贼奴卖我,尔朝盟而夕背,神岂能赦你!”三日后,众又领景瑗见自成。自成说:“你真忠臣,我派车马送你回家。”景瑗道:“国破,哪有家可归,你快杀我。”自成道:“我绝不杀你。”景瑗猛然以头碰阶石,血流满面,死而复甦,后命拖出。义军使景瑗母劝其投降,景瑗说:“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是国之大臣,不可以不死。”母出,景瑗向别人说:“我不骂贼,为了保全母亲。当时景瑗已数日不食,仍不显馁气。三月初六日,景瑗行至海会寺,南向皇帝哭拜,大呼“臣失封疆,死不尽罪,愿为厉鬼以报。”后与德祗、德敏二子及母诀别,于观音大殿前沐浴、整冠后,自缢而死。
景瑗死后,自成嗟叹良久,念及忠烈,移其家属于空舍,告诫部下勿犯,并给50两黄金,派人护其灵柩归里。其从弟景朝将其葬于渚北村南坟茔。福王(朱由崧)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号“忠毅”。景瑗历官多年,有“实录”、“奏疏”若干卷,俱毁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