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芦衣顺母
元代:郭居敬
原文: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以衣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紖。父察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诗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续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继母给两个亲儿子穿着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为厌弃闵损,给他穿用芦花填絮的“绵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损驾御马车,闵损因身体寒冷发抖,将缰绳坠落地上(因此被父亲鞭打,打破棉衣发现芦花)。父亲得知闵损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闵损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孩子受冷;赶走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立即悔恨知错,从此改过。
诗赞: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译文:春秋时期鲁国的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续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继母给两个亲儿子穿着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为厌弃闵损,给他穿用芦花填絮的“绵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损驾御马车,闵损因身体寒冷发抖,将缰绳坠落地上(因此被父亲鞭打,打破棉衣发现芦花)。父亲得知闵损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闵损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孩子受冷;赶走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立即悔恨知错,从此改过。
郭居敬
郭居敬(?-1354),字仪祖,元尤溪县广平村(今大田县广平镇)人,中华孝典《二十四孝》编撰者,著有《百香诗》。
郭居敬,尤溪八都小村人,笃学好吟咏,诗文不尚富丽。性笃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既没,哀有过而与礼称。尝摭虞舜而下二十四孝行之概,序而为诗,用训童蒙。时虞集欧、阳玄诸名公,欲荐于朝,敬力辞不就。因喻子弟曰:“昔周公有戎狄之膺,孔子严夷夏之防。吾既不能挽江河以洗腥膻,奈何受其富贵哉?”终身隐居小村,以处士称。其所居号秀才湾焉。
郭居敬的贡献是将中国流传深远的虞舜以下至宋代孝子孝行的故事进行增删,配以图画和五言绝句,编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简称《二十四孝》,书中故事通俗易懂、情节感人,诗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十分适合儿童和普通百姓阅读。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刊行后,得到广泛流传,成了元明清以来儿童的启蒙教材、一本广受欢迎的宣扬中华文化精神核心的经典,而且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周边国家,成为其国民“孝”行教育的教材。郭居敬是一位影响世界文化的历史名人。
作为一部数百年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重要书籍的撰辑者,郭居敬值得后人好好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祖先的事迹和信息,如今的郭姓后人知之甚少,生活痕迹更是难以寻觅;史籍对郭居敬的生平事迹记载也仅寥寥几笔。近年来,尤溪县大力整理、挖掘以朱熹、郭居敬为代表的孝文化,孝文化成为尤溪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中使用最广泛的文化元素之一,2012年还出版了《全相二十四孝诗》《孝文化邮册》等。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