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拔罐疗法
:佚名
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致,常因外感风邪,劳倦过度,导致肺失宣降,痰热郁阻而发病。临床表现的特点为:起病急,寒战、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根据发作时特点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一般分为痰热郁肺及风热犯肺2型。
一、痰热郁肺
(一)症状
咳嗽气急,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较难咳出,咳时胸痛,发热,口干欲饮水,面红。
(二)治法
(1)选穴 曲池、鱼际、肺俞、丰隆。
(2)定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2-4-1)。
图 2-4-1 曲池、鱼际
鱼际: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见图2-4-1)。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5]。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平腘横纹与足腕横纹连线之中点,在胫骨、腓骨之间,距胫骨前嵴约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3-2)。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鱼际、肺俞、曲池穴轻叩刺,以皮肤发红或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分钟。丰隆穴采用留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二、风热犯肺
(一)症状
咳嗽频繁,喉咙干燥,咽痛,痰色黄,身热,伴有汗出,鼻流黄涕,口渴,面红目赤。
(二)治法
(1)选穴 背部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大椎、身柱。
(2)定位 背部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在背部脊椎旁开1.5寸的循行线上(见图2-4-2)。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3-5)。
身柱: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见图2-4-3)。
图 2-4-2 背部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图 2-4-3 身柱
(3)拔罐方法 先在膀胱经内侧循行线上涂抹万花油,采用走罐法,以皮肤出现较密集的痧点为度,大椎、身柱穴采用留罐法,每次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l0次为l疗程。
三、对症治疗
肺炎除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常出现高热不退,胃肠道不适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大便秘结等症状,可以根据其出现的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一)高热不退
(1)配穴 大椎、曲池、委中。
(2)定位大椎:见前。
曲池:见前。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见图2-1-13)。
(3)拔罐方法 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上述3穴轻叩刺,以局部皮肤发红或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二)食欲不振
(1)配穴 中脘、内关、足三里。
(2)定位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与胸剑联合部(心窝上边)的中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4-4]。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见图2-4-5)。
图 2-4-4 中脘 图 2-4-5 内关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11)。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三)大便秘结
(1)配穴 支沟、天枢。
(2)定位 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见图2-4-6)。
图 2-4-6 支沟
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见图2-1-17)。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
四、注意事项
(1)治疗肺炎应以中西医药物治疗为主,拔罐疗法用于辅助治疗。
(2)治疗期间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五、病例
蔡某,女性,37岁。右下肺肺炎5天,症见咳嗽频频,喉中有痰声,痰多稠黄,难咳出,低热,食欲不振。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穴用大椎、肺俞、曲池、合谷、中脘,采用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在大椎、肺俞、曲池穴轻叩刺,待微出血为度,再拔罐,留罐10~15分钟。合谷、中脘穴采用留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第10天复查X线片,原斑片状阴影已完全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