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的产生和发展简史
:佚名
气功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各种病痛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
气功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与各种病痛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特的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对 中华民族的养生保健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因此,气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魂宝,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支奇芭,现就气功的产生和发展简史介绍于后,以求正于同道。
一.气功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
1.根据文献记载:相传在四千多年之前的唐尧时代,我国中原地区,曾经洪水泛滥成灾,历时很久,我们的祖先普遍出现了肌肤肿胀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 为了减轻病痛,他们根据平时积累的经验,选用“某些舞蹈”的动作,作为舒筋壮骨、通利血脉、强身健体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秦?吕不韦《吕氏春秋? 古乐》中记载:“昔陶唐(尧号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由此可见,在四千 多年前的尧舜时期,或者更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采用“某些舞蹈”,即近似现代气功动功的某些动作,来养生保健,强身健体。因此,中国古代气功可能产 生于古代“某些舞蹈”动作。
2.根据出土文物:舞蹈纹彩陶盆,是20世纪70年代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属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经测定距今约五千年左 右,现在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此彩陶盆高28.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2厘米,绘有黑色舞蹈图画共三组,每组五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侧各 有一斜道,似为发辫,动作摆向一致,每组外侧的人,手臂画为二道,可能反映空着的两臂,而且舞蹈动作较大又频繁。人体下的三道,接着地面的二竖道,表示两 腿,而下腹体侧的一道,可能是装饰的东西。舞蹈整个画面,人物突出,神态逼真,据考证,此彩陶盆是现存反映古代气功的最早实物。因此,更进一步证实中国古 代气功可能产生于古代“某些舞蹈”动作。(见图)
二.气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气功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发展很快,出现了多种练功的方法和理论,主要有道家、儒家、释家、医学、武术和俗家六大门派,对后来传统气功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1.道家气功: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学派,其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在代表著作《道德经》中写有:“虚其 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内容,除了反映老子的哲学观点,也讲述了练功的方法。庄子在《刻意 篇》中专讲古代气功的内容,如“吹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所举彭祖,相传是殷商时人,享寿800岁(当时60天为1 岁,800岁相当于现在130多岁),为长寿代表人物。道家气功的特是:主张清静无为,重视养生,运用“吐纳”、“导引”、“守神”的方法进行练功。其代 表功法是华山十二睡功,彭祖导引法,内丹术等。
2.儒家气功:儒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又一大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代表著作《论 语》中写有:“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可能是孔子的一种练功体会。孟子对儒家修身养性也十分重视,他有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我善 养吾浩然之气”,反映了孟子练习气功的切身体会。孔子有一位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向孔子报告自己创编“坐忘”的练功体会,引起了孔子极大兴趣,并在儒家学派 中推广。所谓“坐忘”,就是在静坐时,要求做到忘掉一切,甚至连自己的肉体也不知存在的程度,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气功中静功的起始。儒家气功的特点是:以静 坐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其代表功法是坐忘、心斋等。
3.释家气功:又称为佛家气功,佛教是我国东汉初年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派别,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国国王的长子,他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 终年80岁。释家气功的特点是:运用“戒、定、慧”等禅修方法,使精神止于一境,进而引发无漏的智慧。其代表功法是天台宗的止观法;禅宗的禅定法、易筋 经;密宗的三密瑜伽法等。
4.医学气功:指把气功作为治病强身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总结了我国古代五种医疗方法,即砭石、毒药、 灸 、九针和导引按跷,其中导引按跷就是古代气功。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 若一”,说明我国古代医学气功的目的主要是保健防病。而在《素问?奇病篇》中指出“息积”的病症,治疗必须“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说明有的病症 采用导引和药物结合治疗效果更好。又在《素问?遗篇剌法论》中更明确指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 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说明有的病症可单独采用古代气功进行治疗。医学气功的代表功法是华佗的五禽戏和陶弘景的六字诀等。
5.武术气功:武术是中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运动项目,据考证也起源于“舞”。武术气功吸取了道家气功、儒家气功和释家气功的功法之长,配以套路而成。武 术气功的特点是:强调动作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以外炼筋骨皮为主,达到竞赛表演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其代表功法是太极拳、少林功等。
6. 俗家气功:又称民间气功,自古以来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绝招,其特点是动作简单,容易掌握,流传广泛,比较安全,强身健体,效果显著。其代表功法是八段锦、保健功等。
三.气功流行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医政策的关怀下,中国传统气功得到中央高度重视,在1953年筹建了河北省唐山市气功疗养院,1956年改名为北戴河气功疗养院,在 1957年建立了上海市气功疗养院。1957年原唐山市气功疗养院院长刘贵珍先生的著作《气功疗法实践》出版后,获得了中央卫生部的表彰,并正式确定使用 “气功”和“气功疗法”这些现代新名词。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先后两次掀起了全国气功热,推广因是子静坐法、内养功、放松功、强壮功、保健功,各 种气功组织和气功功法越来越多,1985年成立了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是我国最大的气功研究专业机构,许多综合性医院还设立了气功科,不仅全国各地参加气功 锻炼的人群也越来越多,而且中国气功走出国门,流传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气功对全人类的养生保健事业也作出了很大贡献。
21世纪初,中央对气功组织和气功功法进行了整顿,2001年4月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明确界定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 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正式批准健身气功属于第97个体育项目。为更好地体现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推动 气功更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全国部分体育院校、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和民间气功养生家,于2002年底完成了编创4种健身气功新功 法——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从2003年8月起在全国部分省市组织“试行推广”和进行大型展示活动,从2006年起已在全国各地组织“推广普 及”和进行更大规模的展示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尤其适合于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和有亚健康的中青年人进行锻炼,不仅使健身气功更加健康、蓬勃地向前 发展,而且使古老的气功旧颜焕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