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搐目直
明代:薛己
小儿忽然惊搐目直者,皆肝之风热也。若肝虚生风则目连札而不搐,及多欠、切牙。若肝经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若肝经有热,则目直视不搐,得心热则搐,气热则外生,气温则内生,其症手寻衣领及乱捻物。宜用泻青丸。壮热饮水喘闷,宜用泻白散。凡病之新久,皆能引肝风,风内动则上入于目,故目为之连札。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 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亦有饮食停滞中焦,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肝木生发之气不得升致生虚风者,须详审之。若胸满腹痛,呕吐恶食,轻则消导化痰,重则探吐滞积,更须审其所伤寒物热物。亦有因感冒吐泻,致使土败木侮而生虚风者,不可遽服惊药,宜用六君子加芍药、木香、柴胡,制肝补脾。若因脾土虚而自病者,用五味异功散。凡饮食停滞,痰涎壅满而见惊症者,实因脾土虚弱,不能生金,金虚不能平木,故木邪妄动也,宜健脾消食,其症自愈。若辄用惊风之药,反成其风而益其病也。况脏腑脆嫩,不可投以竣厉之剂,治者慎之。
治验姚仪部子每停食则身发赤晕,此饮食内停不消,郁热发外,用清中解郁汤而愈。后患摇头咬牙,痰盛发搐,吐出酸味,伺其吐尽,翌日少以七味白术散,调理脾胃,遂不复患。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两目动札,手足发搐,数服天麻防风丸之类,前症不愈,其痰益甚,得饮食稍愈。视其准头及左颊色青黄。余曰∶脾主涎,此肝木克脾土,不能统摄其涎,非痰盛也。遂用六君、升麻、柴胡、钩藤二剂,饮食渐进,诸症渐愈;又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九味养脾汤 治小儿大病后,面黄肌瘦,目动切牙发少,未能强步。因误服解表泻利伤克诸药而致者,宜长缓调理,全复胃气。
白术(一钱二分) 白芍药(酒炒) 白茯苓(各八分) 人参 陈皮 川芎(各六分) 甘草(炙) 黄(蜜炙)
上用姜、枣水煎服。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二方见天钓)
清中解郁汤(方见丹毒)
七味白术散(方见积痛)
补中益气汤
参苓白术散(二方见虚羸)
天麻防风丸(方见伤风咳嗽)
薛己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