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疮出迟属各经所主
明代:薛己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出不快,误言毒瓦斯壅盛,用药宣利解散,致脏腑受冷,荣卫涩滞,则血气不能充实,其疮不起发,不光泽,不充满,不结实,不能成痂,多致痒塌烦躁,喘渴而死。窃谓海藏云∶痘疮出不快,如身后出不快者,足太阳经也,用荆芥甘草防风汤。如身前出不快者,足阳明经也,用升麻葛根汤。身侧出不快者,足少阳经也,用防风芍药甘草汤。若便利调和而出不快者,热在表也,宜葛根汤微发之。又有上中下三部,先上部,次中部,又次下部,才出齐而自愈。又有作三次而出者。钱氏云∶三日不快不出,用消毒之药,仍不出,脉平静者本稀也,不必服药。大凡五六日间,当解毒补托,以尽发于表。七八日间毒瓦斯不能尽出,而反入于内,必用药驱出之。《痘疹方》云∶疮起迟而小便涩滞,咳嗽有痰,用仙圣散。出而不长,隐于肌肤,用人参透肌散。色赤而出不快,用紫草透肌散。出而不匀,用升均汤。出而不长不贯,用参 四圣散。出而色不红活,用紫草快斑汤。出而小便赤涩,用紫草木通汤。出而浆不回,用参内托散。若色赤而兼痒者,属血虚有热,用四物、牡丹皮。色白而兼痒者,属气虚有热,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木香。若发热大便秘者,用犀角消毒散。发热大便调和者,用人参麦门冬饮。寒战渴泻,饮沸汤口不知热,用十二味异功散。作渴饮冰雪,口不知寒,用四顺饮、地黄丸。手足不冷,饮汤温和者,用五味异功散,或托里散。
一小儿发热痘出身凉,根颗红活。余谓表里血气皆实,而不用药,后果然。凡三四日前先发热而痘出,或热一次,凉一次而痘出者,毒势轻也,皆不必用药。其血气实而托里,血气虚而宣毒者,多致有误。
一小儿痘出不快,色次红活,此血气虚弱,用参 四圣散,出而色赤,再剂,色红活起发,又用透肌散而靥。
一小儿第九日痘将靥而热不止,脉滑而数,皆为不治,先君谓痘未尽耳,非败症。遂用快 汤一剂,果出一番,至十七日而痂落。
一男子发热咳嗽,嚏喷面燥,腮颊目胞皆赤,遍身赤 ,余谓此心脏痘疹之状也。彼因疑惑而未用药饵,旬余赤皆为脓 ,且红活起发,余谓痘疹明矣,既红活起发,不必服药。至十七日大便下脓血,疮痂而痊。
紫草透肌散 治痘疮色赤不快或痒塌。
紫草 蝉蜕 木通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三钱,水煎。
人参透肌散 治痘疮虚而有热,虽能出快而不齐整,隐于肌肤间者。
人参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白术 茯苓 当归 芍药 木通 蝉腿 甘草 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半盏,徐徐服。
紫草木通散 治痘疹出不快,小便赤涩。
紫草 木通 人参 茯苓 糯米(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每服二钱,水煎。
防风芍药甘草汤
防风 芍药 甘草上每服一二钱,水煎。
荆芥甘草防风汤
荆芥 甘草 防风(各等分)
上每服一钱,水煎。
升均汤 治痘疮已出不均,或吐泻热渴。
升麻 干葛 芍药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紫草茸(如无,红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钱,姜水煎,量服之。
四物汤 治痘疮血虚发热,或烦躁不寐,作痒色赤。
当归 熟地黄(各二钱) 芍药(炒) 川芎(各一钱)
上水煎服。
仙圣散 治痘出不快,小便赤涩,咳嗽有痰。
紫草 枳壳 黄 甘草 木通(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水煎。
十二味异功散(方见痘灰白色)
葛根汤
参 内托散(二方见腹胀气促)
升麻葛根汤(方见水痘麻痘)
紫草快 汤(方见大便不通)
四物汤(方见痘疮出迟)
人参麦门冬散(方见前)
参 四圣散(方见腹胀气促)
五味异功散(方见寒战切牙)
犀角消毒散(方见发 )
清凉散(方见大便不通)
地黄丸(方见痘疮发热属阴属阳)
薛己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