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靥闷乱哽气腹胀之症
明代:薛己
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十一日至十二日,当靥不靥,身热闷乱不宁,卧则哽气,腹胀泄泻,寒战切牙,急用异功散加木香、当归,以救阴阳表里助其收靥。窃谓∶前症若手足并冷,属脾胃虚寒,宜用十二味异功散。手足微冷,属脾胃虚弱,宜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若手足热,大便秘,属脾胃实热,宜用清凉饮,救其阴,以抑其阳。
一小儿痘,寒战切牙,泻渴腹胀,手足冷,时仲夏,饮沸汤口不知热,先君谓脾气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一剂顿安;又用五味异功散,调补而愈;再用参 四圣散而痊。
一小儿痘不结痂,发热饮汤,哽气腹胀,此脾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参 四圣散而愈。后噫气下气,欲服枳壳之类。余谓∶噫气属心火虚,下气属脾气虚。朝用六君子汤加姜、桂,夕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哽气喘咳,腹胀下气,手足不冷不热,此脾虚不能摄气而腹胀下气,肺虚不能摄气而哽气喘咳,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愈。
一小儿痘将愈,足冷哽气腹痛,手冷至肾,唇青面白,属脾胃虚寒也,用五味异功散加附子二剂,足稍温;又用六君、姜、桂一剂,诸症渐退,乃去姜、桂,服之而痊。
一小儿痘不结痂,作渴饮冷,大便秘结,此肠胃有热也,先用清凉饮末一钱,大便和而顿靥;又用人参麦门冬散、八珍汤而痊。
一小儿痘不结痂,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料煎服而愈。次年毕姻后,寒热作渴,头晕,脉洪数,按之微细,此脾肾虚火上炎也,以前药各加肉桂五分,引火归经而愈。
一小儿痘不靥发热,因乳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遥散、人参白术散,母子俱服而热止;又用柴胡麦门冬散而痊。
一小儿十五岁,久而结痂,寒热往来,脉洪数,按之无力,用十全大补汤而痊。后因劳寒热复发,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六君子汤 治脾气虚弱,或因克伐之剂,亏损中气,饮食少思,或痘疮不起发,灌浆结痂。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陈皮(炒) 半夏(汤洗) 甘草(炒。各等分)
上三五钱,姜枣水煎,徐徐服。
四君子汤(即六君子汤去陈皮、半夏)
四顺清凉饮 王海藏先生云∶痘疹脓贯而不焦者,由治失清凉之法,内外热毒,无以收敛。譬如五谷得阳气而成熟,得阴气而结实,用清凉饮子下之。(方见大便不通)
十二味异功散(方见顶陷灰白)
人参麦门冬散(方见发热口渴)
柴胡麦门冬散(方见作痒搔破)
加味逍遥散(方见欲靥不靥)
补中益气汤
五味异功散(二方见寒战切牙)
参 四圣散
十全大补汤(二方见腹胀气促)
人参白术散(即七味白术散)
地黄丸(二方见发热属阴属阳)
薛己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