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稠密
明代:薛己
张洁古先生云∶一发稠密,如针头者,情势重也。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然稠密之处,各有经络部分所属,额主心,面主胃,腹与四肢主脾,胁主肝,雨腋主肺,下部主肾,肩背主膀胱,当随见症治之。若面色黄,大便黑,烦躁喘渴,或腹胀者,瘀血在内也,用犀角地黄汤、或抱龙丸、生犀角汁,但根窠分明肥满者,无妨。窃谓前症若属心经,用导赤散之类。胃经用犀角散之类。肝经用柴胡汤之类。大凡稠密者,热毒炽盛也,若密而不痛,用东垣消毒散。若密而作痛,用仙方活命饮。若密而小便不通,用八正散。若密而大便不通,用承气汤。若密而恶寒发热,用麻黄甘草汤。
一小儿十三岁,痘疮稠密而痛,脉洪数而有力,先君用仙方活命饮二剂,先出者痛顿止,后出者隐于肉里,用东垣消毒散二剂,隐者悉消,又用活命饮一剂,脉静身安而痊。
一小儿出痘稠密,身侧尤甚, 赤呻吟,饮乳不彻,先君谓肝胆之火助邪为患,故身侧尤多,乃乳母肝火传变也,用柴胡栀子散治其母,子饮数滴而靥。
一小儿痘疮甚密,身侧尤甚,贯脓不满,不红活。或云∶当殁于十二日。余以为气血虚弱,用八珍汤加糯米百粒数剂,至十五日而愈。
一小儿痘密而灰白色,始末悉用补托之药,安后饮食过多,呕吐面青白,唇目牵动,先君以为慢脾风症之渐。不信,翌日手足时搐,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而愈。
一小儿痘稠密色赤,先君以为热毒,用东垣消毒散一剂,初出者顿起,后出者悉没,再剂如期而靥。
一小儿稠密色黑,烦躁喜冷,手足并热,先君谓火极似水。令恣饮芹汁,烦热顿止,先用犀角地黄汤,次用地黄丸料,服之而愈。
一小儿稠密出迟,用四圣散而起发,用参 内托散而靥,后发热恶寒,用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痘密而痛,用东垣救苦汤一剂,痛顿止,用紫草木通汤而愈。
一小儿痘密,身痛如刺,用活命饮一剂,其痛即止,又用犀角消毒散而愈。
一小儿痘初出密痛。用东垣救苦汤,痛顿止;又用四圣散而发,用犀角消毒而愈。
麻黄甘草汤 治表实痘毒, 盛稠密。
麻黄 生甘草上水煎服。
柴胡栀子散(方见作痒抓破)
柴胡甘草枳壳汤(方见痘喘)
甘桔防风汤(方见痘咳嗽)
东垣消毒散(一名救苦汤,方见痘身痛)
紫草木通汤(方见小便不利)
仙方活命饮(方见痘痈)
六味地黄丸(方见痘疮发热属阴阳)
四圣散(方见痘腹胀气促)
小柴胡汤(方见 症)
柴胡清肝散(即柴胡栀子散,一方见痘潮热)
紫草散(方见顶陷心烦)
抱龙丸(方见痘痫搐)
犀角消毒散(方见痘疔)
薛己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