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
清代:张志聪
气味咸寒,有毒。主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生子大良。( 音蔗。)
( 虫《本经》名地鳖。《别录》名土鳖,以其形扁如鳖也。又名簸箕虫,亦以其形相似也。陆农师云∶ 逢申日则过街,故又名过街。生人家屋下土中湿处及鼠壤中,略似鼠妇而圆,大寸余,无甲有鳞。李时珍云∶处处有之,与灯蛾相牝牡。)
《金匮》方中治久病结积,有大黄 虫丸。又治疟痞,有鳖甲煎丸。及妇人下瘀血汤方并用用之。乃攻坚破积,行血散疟之剂。学人以意会之可也。
虻虫 气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血积坚痞,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
(虻虫一名蜚虻,大如蜜蜂,腹凹褊,微黄绿色,牲啖牛马血。)
虻乃吮血之虫,性又飞动,故主逐瘀血积血,通利血脉、九窍。《伤寒论》∶太阳病,表不解,随经瘀热在里,抵当汤主之。内用虻虫、水蛭、大黄、桃仁。近时儿医治痘不起发,每加牛虻,此外未之用也。
张志聪
张志聪(1616—1674),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医家。世业医,师事名医张卿子,建侣山堂。招弟子讲学。其学宗《内经》、张仲景。尝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灵枢》是针灸专著,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