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
清代:张志聪
气味咸甘平,无毒。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螵蛸,螳螂子也。在桑树作房,粘于枝上,故名桑螵蛸。是兼得桑皮之津气也。其粘在他树上者,不入药用。螳螂两臂如斧,当难不避,喜食人发,能翳叶捕蝉,一前一却。其房长寸许,大如拇指,其内重重相隔,隔中有子,其形如蛆卵,至芒种节后,一齐生出,约有数百枚。月令云∶仲夏螳螂生是也。)
《经》云∶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又云∶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阳。螳螂生于五月,禀太阳之气而生,干则强健,其性怒升。子生于桑,又得桑之金气,太阳主寒水,金气属阳明,故气味咸甘。主治伤中,禀桑精而联属经脉也,治疝瘕,禀刚锐而疏通经脉也。其性怒升,当辙不避,具生长迅发之机,故治男子阴痿,而益精生子。女子肝肾两虚,而血闭腰痛。螳螂捕蝉,一前一却,乃升已而降,自然之理,故又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张志聪
张志聪(1616—1674),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医家。世业医,师事名医张卿子,建侣山堂。招弟子讲学。其学宗《内经》、张仲景。尝著《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主张《灵枢》是针灸专著,认为仲景著作系其原貌,反对错简论之说。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