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宋代:苏颂
甘草(图缺),生河西川谷积沙山及上郡,今陕西及河东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一、二尺;叶如槐叶;七月间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者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去芦头及赤皮,今云阴干用。
今甘草有数种,以坚实断理者为佳。其轻虚纵理及细韧者不堪,惟货汤家用之。谨按《尔雅》云∶ ,大苦。释曰∶ ,一名大苦。敦璞云∶甘草也,蔓延生,叶似荷青黄,茎赤有节,节有枝相当。或云 似地黄。《诗·唐风》云∶采苓采苓,首阳之巅,是也。 与苓通用。首阳之山在河东蒲 县,乃今甘草所生处相近,而先儒所说苗叶,与今全别,岂种类有不同者乎?张仲景《伤寒论》有一物甘草汤、甘草附子、甘草干姜、甘草泻心等汤。诸方用之最多,又能解百毒,为众药之要。孙思邈论云∶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称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又《备急方》云∶席辩刺史尝言岭南俚人,解毒药,并是尝用物。畏人得其法∶乃言三百头牛药,或言三百两银药。辩久住彼,与之亲狎,乃得其实。凡欲食,先取甘草一寸,炙熟,嚼咽汁。若中毒,随即吐出,乃用都 藤、黄藤二物,酒煎令温,常服毒,随大小溲 出。都 藤者,出岭南,高三尺余,甚细长,所谓三百两银药也。又常带甘草十数寸,随身以备缓急。若经含甘草,而食物不吐者,非毒也。崔元亮《海上方》,治发背秘法∶李北海云∶此方神授,极奇秘。以甘草三大两,生捣,别筛末,大麦面九两,于一大盘中相和搅令匀,取上好酥少许,别捻入药,令匀,百沸水溲如饼剂,方圆大于疮一分,热敷肿上,以油片及故纸隔令通风,冷则换之。已成脓水自出,未成肿便内消。当患肿着药时,常须吃黄 粥甚妙。又一法∶甘草一大两微炙,捣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横一小刀子,置露中经宿,平明以物搅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疮肿发背,皆可服,甚效。
苏颂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汉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出身闽南望族,其父苏绅曾任集贤殿修撰。苏颂好学,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贡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