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脉有浮沉辨
清代:周学海
躁脉有浮沉两种,沉而来去如掣,或兼细、兼滑、兼弦,而无远近盛衰之异者,阳气之虚而内陷,是自郁也;若为寒湿所遏者,必兼紧数矣。浮而来盛去衰,来远去近,甫去即来,未能极底,如人之以手探汤而回者,此内热而中气不安于内,是阴气不吸也。兼洪缓者,为风热、湿热之有余;兼弱散者,为阴虚骨蒸之不足。凡患血燥,脉多如此。其证为懊 烦躁,夜不安眠,大便秘结,头目昏眩,呼吸短促,多梦纷纭。又骨性坚敛,气主内吸。骨热者,脉来上促,出多入少。其证为骨中如坚,肢软欲痿,头颅胀疼,筋脉抽掣,心中惊惕,是髓中有热也;若加浮散,是髓枯也。《内经》曰∶热病髓热者死。此之谓也。
周学海
字澄之,一作澄之,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周学海是清代的官吏和医学家。早年潜学儒学,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补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后来潜心研究医学,论脉尤为详尽深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