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疟母合论
清代:周学海
《金匮》论血痹曰∶尊荣人,骨弱,肌丰盛,重因疲劳,汗出而卧,不时动摇,如被微遂得之。此即《内经》所谓厥逆、颠疾、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盖尊荣肥盛,是素木气虚血滞之质矣。疲劳汗出,则气伤津耗,气不足以运血,津不足以载血矣。而又继以坐卧不动,加被微风,血行遂不得反其故道,而为之凝涩矣。凡气怯津虚之人,忽遇劳倦,即气血沸腾,旋复静息,即气血澄凝,忽驶忽停,失其常度,即不得反其故道,而瘀痹作矣。尊荣丰盛,不过为气虚血滞立影,其实农工力食之人,年岁稍高,即多此证。为其汗出衣薄,风寒屡袭而不已也。疟疾日久,多成疟母者,即血之所积而痹也。大寒大热,二气迭乘,寒至即周身血液为之结涩,热至即周身血液为之奔驶。脉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渣滓,前血未净,续来之血,行至此处,必有所挂,积之日久,而 块成矣。此即血痹之机括也。但血痹之证,散在周身脉络之中,而疟母则结聚于内膜之一处。要其痹,皆在经脉络膜,而不在肠胃,故治之总宜红花、 虫,曲折搜剔,不宜大黄、芒硝之直下而迅扫也。吾每于力食之人,患偏废、注痛者,率以补气破血施之,疟母则兼化冷痰,其奏效皆甚捷。此即从仲景鳖甲、 虫、抵当化瘀诸方中来。
周学海
字澄之,一作澄之,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周学海是清代的官吏和医学家。早年潜学儒学,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补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后来潜心研究医学,论脉尤为详尽深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