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治效
清代:李冠仙
甥婿刘桐村,嗜酒成牙痛症,痛则牵引至额,以至颠顶,一月数发,痛不可忍。予曰:面额属阳明,牙龈属阳明,齿属肾,厥少阴会于颠顶,此湿热太重,蕴积于胃,兼伤肝肾之阴。以景岳玉女煎加西茵陈三钱,嘱服七剂,且嘱节饮,可以不发。伊一服即愈,因思不能戒酒,不若将此方多服,竟服至二十余剂,后竟永不复发。吾友赵义之牙痛缠绵月余不已,忽诣予要方,诊其脉左关尺数,以六味地黄汤加升麻三分、柴胡五分,与之曰:此药服后未免更痛,然片刻即止矣。次日告予,昨服药而卧,忽然痛不可忍,急得骂汝,后竟安寐,天明不知牙痛之何往矣。药既对症,又多此一痛者何也?予曰:齿乃骨之余,而肾主骨,足下肾水太亏,肾火上浮,而为牙痛,故用六味全剂补之泻之。然其浮于齿牙之热,不能下降至肾也,不若用升柴以透之,升透之时未免较痛,然所用无几,痛亦无几,而补泻之力甚大,阴能潜阳,火不复上作痛,且得安寐也。义之兄本通晶,闻之拜服。后予以此方治肾虚牙痛者,无不立效,更胜于玉女煎。武生盖七下牙床作痒,至不能受,不寐者累日矣。偶值予求治,予笑曰:此大肠风也。上牙床属足阳明胃,下牙床属手阳明大肠,大肠有积热,热生风,风生痒。问大便结否?曰:结甚。以调胃承气小其制,加生地、槐花、荆芥、防风,与之一药,得大解畅行而愈。
李冠仙
李冠仙,字文荣,别号如眉老人。江苏丹徒人。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卒于清咸丰年间。据李氏医著自述,李氏之初,亦有志儒业,后教授乡里,课徒之余,尤其喜欢研读医书,上及《黄帝内经》,汉精仲景,晋通叔和,以至金元刘、张、朱、李四大医家,前明王、薛、张、冯(冯兆张)四大医家,皆用心研读,积久会意日深,通医道,明医术,临床诊治,多有效验。成为清道光年间名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