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瘿
清代:冯兆张
瘿者,即颐毒也。每有于未痘数日之前,发一小块,色同肌肉,不红不肿不痛,最宜急治,否则,痘时而加透托,则势先溃烂,痘必伏而不起,甚有至痘八九日间,连肉跌出此块,而肉无脓汁者,尤极危症,是由虚火挟痰所致,故宜贝母、花粉、甘桔之类,预为清利解散,以免后患。
夹瘿一症,多属痘毒痰毒凝结而成。有结于颈颈成结于耳后,或结于腋下,大者如桃,小者如李,初起则症候如常,次必身烙烦渴而变凶危。然痘在三四日而瘿作焉,则毒随痘泄,脓随痘灌,自可挽全而无害,故治宜攻痘为主。倘瘿在红肿将脓,而痘随标焉,则毒脓一溃,元气嚣漓,其痘焉能表暴充灌乎?治法惟宜培元补托,兼与消痰解毒为主。若在七八之期,痘已黄蜡而瘿作焉,则虽溃无妨,但血气重耗之后,大宜保护元气,佐以消痰解毒耳。
冯兆张
冯兆张,字楚瞻,海盐(今海盐县)人。明代崇祯—清代康熙间名医。13岁习医,从师访道十载,曾六上京师,研究医学,亦可称之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尤精儿科,行医于两浙。经三十余载之探索,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著五十卷,充分反映了冯氏的学术思想。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