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病
清代:冯兆张
痘毒之为目翳也,自脏而达外,治法只宜活血解毒而已。盖活血不至于热,解毒不至于冷,五脏平和,其翳自去,切不可用点药,反致损睛。若目闭泪出,不敢见明,惟黑暗处能开者,此羞明症也,及目中赤者,并宜洗肝明目散主之。若暗处亦不开者,此目中有疮也,以望月砂散治之。若能开目,只视物昏暗不明者,此血不足也,宜四物加减主之,然多嵋肝肾有亏当以地黄汤料,其力更胜于四物。若胞高肿而不流泪者,乃脾经湿热也。当从升阳散湿。
目者,精华之所聚,清阳之所走也。其所以为病者有二。如赤肿暴痛,红障遮睛者,此真阴不足,风热外乘,病于有火者也,治宜先散邪,以治标,次为重浊滋水以治本,则浊阴自散,清阳自生,目得血而能视矣。如目无翳障,或生白膜,开目如平人,视物则不见者,此真阳不足,内脱精光,病于无火者也,治宜大益真阳,专从本治,元阳得生于中,精光自着于外。倘徒事养血,何以为如天与目而眸光明之用哉!若妄加清凉发散,则岂徒损目而已,此(张)之鄙见也。
咽痛者。虽云余毒,然症有数端,有风热咳嗽,咽喉不利者,用甘桔防风汤。如咽痛壮热。痘痕色赤。手足皆热者。此余毒未解也,用柴胡麦冬散。如咽痛而大便不实。
口渴饮汤,手足热者。此脾胃虚寒也。宜五味异攻散。即手指初捏似热,久捏则冷者,此亦脾胃虚热也,捏宜人参白术散。如咽痛而大便黄色,手足指热,发热作渴,面赤饮冷者,此胃中实热也,宜泻黄散,或射干鼠粘子汤 如平时向有咽痛,面色素白。两足常冷,而痘后发热面赤,作渴饮汤,上热足冷咽痛者,此足三阳虚而无根之火上炎也。
即有临时足热之症,亦系阴虚火动耳。凡遇此候而在未痘之时,盒饭壮水之剂,以防临痘腰痛音哑变黑归肾之症,及既出既靥而有前候者,并用八味丸料,煎与恣饮,再用益气汤类,助其脾肺,以滋化源,则火退脏而自愈矣。
冯兆张
冯兆张,字楚瞻,海盐(今海盐县)人。明代崇祯—清代康熙间名医。13岁习医,从师访道十载,曾六上京师,研究医学,亦可称之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尤精儿科,行医于两浙。经三十余载之探索,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著五十卷,充分反映了冯氏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