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论
元代:朱震亨
本草药之命名,固有不可晓者,中间亦多有意义,学人不可以不察。以色而名者,大黄、红花、白前、青黛、乌梅之类是也。以形而名者,人参、狗脊、乌头、贝母、金铃子之类是也。以气而名者,木香、沉香、檀香、麝香、茴香之类是也。以质而名者,浓朴、干姜、茯苓、生熟地黄之类是也。以味而名者,甘草、苦参、淡竹叶、草龙胆、苦酒之类是也。以能而名者,百合、当归、升麻、防风、滑石之类是也。以时而名者,半夏、茵陈、冬葵、寅鸡、夏枯草之类是也。以石膏火 ,细研醋调封丹炉,其固密甚于脂,苟非有膏焉能为用。此兼质与能而得名,正与石脂同意。阎孝忠妄以方解石为石膏,况石膏其味甘而辛,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手少阳。彼方解石者,止有体重、质坚、性寒而已。求其所谓有膏而可为三经之主治者焉在哉?
医欲责效,不亦难乎!
朱震亨
朱震亨(1281~1358年),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