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汇集(下) 瘰候(第三十七)
明代:徐春甫
小儿瘰 ,是脏腑久伏积热,而颈项筋宛之中及项下有核如梅李初生,渐次而多,谓之瘰。瘰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或在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项,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瘰。或胸前及胸侧,或在两胁,是为马刀疮,手足少阳经主之。
药方
散 汤小儿结核成 ,先用此方。
连翘 桔梗梢 甘草梢 贝母 天花粉 黄 大黄 玄参 青皮 赤芍药(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灯芯二十根,煎六分,食后临晚卧服。
槲皮散小儿瘰 痛,以此洗之。
槲皮(去粗皮,此木在处有之,即包益槲叶木是也) 不拘多少,切碎水煎,温汤频洗。
白芨散 治瘰 已溃,脓汁出不干。
白芨 贝母(各半两)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先以槲皮散洗过,后用清油调敷。
其余瘰 治法与大人大同,惟在量其大小虚实加减耳。
徐春甫
徐春甫(1520-1596 年),字汝元,号东皋,又号思鹤、思敏,新安人。最初从太学生叶光山攻举子业,因多病而师从明代医家汪宦习医,曾供职于太医院,在江浙一带行医十余年。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