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调经大法
明代:武之望
方氏曰∶妇人经病,有月候不调者,有月候不通者。然不调不通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此分而为四也。然四者若细推之,不调之中,有趋前者,有退后者,则趋前为热,退后为虚也。不通之中,有血滞者,有血枯者,则血滞宜破,血枯宜补也。疼痛之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则常时与经前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发热之中,有常时发热者,有经行发热者,则常时为血虚有积,经行为血虚有热也,此又分而为八焉。大抵妇人经病,内因忧思忿怒,外因饮冷形寒。盖人之气血周流,忽因忧思、忿怒所触,则郁结不行;人之经前产后,忽遇饮冷形寒,则恶露不尽,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之所由也。大抵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凝结,故治血病以热药为佐,肉桂之类是也。(以类字推之,则所该者广,幸毋执也。而为先为佐,尤所当知)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