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经病疼痛
明代:武之望
越痛散 治血气虚寒,身体作痛。(此身痛,故其立法如此,要知身痛腹痛,自是不同)
虎骨(五钱) 当归 芍药 白术 茯苓 甘草 续断 防风 白芷 本 附子(各三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生姜五片,枣三枚,煎至一盏,不拘时服。此治身痛之剂。
八物汤 治经事将行,脐腹绞痛者,气滞血涩故也。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玄胡索 苦楝(碎,炒 ,各一钱) 木香 槟榔(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前四味是血,后四味是气,而川芎血中有气,玄胡气中有血,不可不知)
加味四物汤 治经水将来,作疼不止。(此方又有破血破气活血行气药,凡将来作痛均可服)
当归(酒洗) 川芎(各一钱半) 芍药(炒) 熟地黄 玄胡索 蓬术(醋煮) 香附(醋煮,各一钱) 砂仁(八分) 桃仁(去皮尖,七分) 红花(酒炒,五分)
上锉。水煎服。
乌药汤 治血海疼痛。(此方治气多)
乌药(二钱半) 香附(二钱) 当归(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上锉。水煎服。
加味乌药汤 治妇人经水欲来,脐腹绞痛。
乌药 缩砂 木香 玄胡索(各一两) 香附(炒去毛,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细锉。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此全是气药,惟血实者宜之,妙在不用血药)
澹寮煮附丸 治经候不调,血气刺痛,腹胁膨胀,头晕,恶心,并宜服之。
香附子(擦去毛,不拘多少,米醋浸一日,用瓦铫煮令醋尽)(妙在用醋以入肝行气也)
上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晒干,每服五十丸,淡醋汤下。
以上诸方,行滞气之剂。
姜黄散 治血脏久冷,月水不调,及瘀血凝滞,脐腹刺痛。
姜黄 白芍药(炒,三两) 当归 牡丹皮 玄胡索(各二两) 川芎 蓬术(煨,切) 官桂红花(各一两)(此与加味四物小异,其妙又在去地黄,而加官桂、姜黄)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酒少许同煎,食前服。
琥珀散 治妇人月经壅滞,每发心腹脐绞痛不可忍,及治产后恶露不快,血上抢心,迷闷不省,气绝欲死者。(别方琥珀散有琥珀,本方无之,亦赞其功而借名耳)
京三棱 蓬莪术 赤芍药 刘寄奴 牡丹皮 熟地黄 真蒲黄(炒) 当归 官桂 菊花(各一两)
上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至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本事云∶一方不用菊花、蒲黄,用乌药、玄胡索亦佳。予家之秘方也,若是寻常血气痛,只一服。产后血冲心,二服便下,常服尤佳。予前后救人急切不少,亦宜多合以济人。
玄胡索散 治血气攻刺疼痛,及新旧虚实腹痛。
当归(酒浸) 赤芍药(炒) 玄胡索 蒲黄(隔纸炒) 桂皮 乳香(水研) 没药(各一钱,用乳、没以通气血之滞,亦更进一步法也)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服。
当归散 治妇人久积血气绞痛,小便刺痛,四肢无力。
当归 赤芍药(酒炒) 刘寄奴 枳壳(麸炒) 玄胡索 没药(各等分)
上为末。热酒调下二钱,不拘时服。
经验方 治妇人脐腹疼痛,不省人事,只一服立止。人不知者,云是心气痛,误矣。
木通(去皮) 芍药(炒) 五灵脂(炒,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醋水各半盏,煎七分,温服。
三神丸 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经事不调,以致疼痛。
橘红(二两) 玄胡索(去皮,醋煮) 当归(酒浸,略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艾汤送下,米饮亦可。
交加散 治妇人荣卫不通,经脉不调,腹中撮痛,气多血少,结聚为瘕,及产后中风。
生地黄 生姜(各五两,各研取汁)
上交互取汁,浸渣一夕,汁尽为度,各炒黄末之。寻常腹痛,酒调下三钱,产后尤不可缺。
交加散 治荣卫不和,月事湛浊,逐散恶血,治脐腹撮痛,腰腿重坠。(此方与琥珀散不相上下,而此有白芍,似可常服)
生姜(二斤,捣取汁存滓用) 生地黄(二斤,捣取汁存滓用) 白芍药 当归 玄胡索(醋纸包煨熟,用布擦去皮) 蒲黄(隔纸炒,各一两) 桂心(一两) 红花(炒,无恶血不用) 没药(另研,各半两)
上将地黄汁炒生姜滓,生姜汁炒地黄滓,各焙干,同诸药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若月经不根据常,苏木煎酒调下,若腰痛,糖球子煎酒调下。
交加地黄丸 治妇人经不调,血块气痞,肚腹疼。
生地黄 老生姜(各一斤,俱另捣取汁存滓) 玄胡索 当归 川芎 芍药(各二两) 明乳香木香(各一两) 桃仁(去皮尖) 人参(各半两) 香附(半斤)(一方而有三变矣,此又变而为丸。而没药、肉桂为一家,此以三香、人参、桃仁为一家,亦不甚相违。阅古人方,须得古人变法,乃妙)
上为末,先以生姜汁浸地黄滓,以地黄汁浸生姜滓,晒干,皆以汁尽为度,共十一味,合一处晒干,研为末,醋糊为丸。空心姜汤下五七十丸。
瓦楞丸 治瘀血作痛。
香附(醋煮,四两) 当归 牡丹皮 桃仁(去皮尖) 大黄(蒸,各一两) 川芎 红花(各半两)
瓦楞子( ,醋煮一昼夜,二两)(丹溪治血块,多用瓦楞子。古方治血块,多用姜、桂热药,而此用大黄寒药,宜寒宜热,智者别之)
上为末,炊饼丸。空心温酒下三四丸。
以上诸方,行瘀血之剂。
桂枝桃仁汤 治经候前偶感风寒,腹痛不可忍。
桂枝 芍药 生地黄(各二钱) 桃仁(去皮尖,七钱) 甘草(炙,一钱)
上为粗末,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温服。(一妇冬月经行,偶值归宁,途中伤冷,遂经止不行,腹痛不可忍,予用此药,一剂而痛止,经复行,其效如神)
柴胡丁香汤 治妇人年三十岁,临经预先腰脐痛甚,则腹中亦痛,经缩二三日。
柴胡(一钱半) 羌活 当归(各一钱) 生地黄(一分) 丁香(四分) 全蝎(一个,洗)
上锉。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小温经汤 治经候不调,脏腑冷痛。(重在冷痛)
当归 附子(炮,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三钱,水煎,空心服。
没药除痛散 逐寒邪,疗腹痛。
蓬术(煨,一两) 当归 玄胡索 五灵脂(炒) 肉桂(去粗皮) 良姜(炒) 蒲黄(炒) 甘草(炙) 没药(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钱,温酒服。
以上诸方,祛风冷之剂。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