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崩漏虚脱
明代:武之望
大全方 治崩中,下血不止,小腹痛。
芍药(一两,炒黄) 柏叶(六两,微炒。丹溪云柏性多燥)
上用水一升,煎至六合,入酒五合,煎取七合,空心分为二服。一方为细末,酒调二钱。(以柏叶为君,芍药为佐,俱清凉之物,可治肝热血脱,不治气虚血脱,即小腹痛亦是血虚,妙在用酒,此亦杀邪有生机也) 一方有鹿角胶等,酒调,治白带脐腹痛。
柏黄散 疗经血不止。
黄芩(一两二钱半) 侧柏叶 蒲黄(各一两) 伏龙肝(二两,即灶心对月土。)
上 咀。水二升,煎取八合,分为二服。
又方 治患崩中不止,结作血片,如鸡肝色碎烂。(血片鸡肝色,是血不足而瘀,故其色淡黯,此川芎所以为君也)
川芎(十二分) 生地黄 伏龙肝(各十一分)(本清肝热,更培土元) 阿胶 青竹茹(各八分) 当归(六分)
续断 地榆上用水九盏,煮取三盏,去滓,分三服。
伏龙肝散 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云∶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伏龙肝 赤石脂(各一两) 川芎(三两) 熟地黄 艾叶(微炒,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当归 干姜(各七钱半) 肉桂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枣一枚,水同煎。
地榆散 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
地榆 蒲黄 白芍药 白茯苓 柏叶(微炒) 蟹爪(微炒) 熟地黄 鹿角胶(碎,炒令黄) 漏芦(各一两) 川芎 当归(各七钱半) 伏龙肝(一两半) 干姜(炮) 桂心 甘草(炙赤,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竹茹一分,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此方有温有凉,其破瘀止痛,莫如蟹爪,而补血上行,莫如角胶,其余可三反矣,漏芦入阳明最妙)
按伏龙肝为止血之圣药,盖燥可去湿也。先贤治崩,用旋复花、半夏,治膈间湿痰而崩止者,亦此意。(旋覆、半夏之治崩,与治痰泻之法等,若果因痰而崩,不知用此,则徒尤血药之不灵也)
蒲黄散 治崩中不能止。(此亦温凉燥涩,止血破血之劫剂也。又可治白带)
蒲黄(炒) 破故纸(炒) 千年古锻石(炒过,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淡酒或醋汤调下。
霹雳散 治经脉妄行。
香附子(三两) 川芎 锻石(油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烧秤锤淬酒,调服二钱匕。(前方温下元以止血,此方调血气以燥涩,自是不同。此又无千年二字,而用油炒,仍虑燥热也。霹雳之名,乃烧秤锤投酒中之声,亦或取其声应之速耳)
鹿茸散 治崩中漏下不止,虚损羸瘦。
鹿茸(二两,去毛,涂酥炙微黄) 白龙骨 鳖甲(涂酥炙令黄,去裙) 熟地黄 白芍药白石脂 乌贼鱼骨(炙黄) 续断(各一两) 肉苁蓉(一两半,酒浸,去皮,炙干)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粥饮调下。(鳖甲是下部阴药,而通肾脉之阳,自脊膂节节而下,以至于阴;肉苁蓉是下部阳药,有益坎中之阳,而补真火,故曰黑司命石。其余可类而推矣,若骨脂、苁蓉,又为艾叶之助云尔)
补宫丸 治妇人诸虚不足,久不妊娠,骨热形羸,崩中带下。
白薇 牡蛎 白芍药 鹿角霜 山药 白术 白茯苓 乌贼鱼骨 白芷(各等分)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送下。
牡蛎丸 治月水不止,众药不愈者。
牡蛎火 研细,用醋调成丸,再 过通红,候冷研细,出火毒,却用醋调艾末,熬成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醋艾汤下。
一方 治妇人血崩。
蚕砂(炒一两)(蚕食桑而粪砂,有清香凉燥之能,单服之亦验,以头二蚕者佳,为有生生之妙也) 伏龙肝(半两)
阿胶(一两)
上为末。空心温酒调服二三钱 。(《大全》名无比散,无阿胶)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