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疝瘕
明代:武之望
干漆散 治妇人疝(须知女子之疝与男子不同)瘕久不消(按此疝瘕二字虽相连,然以方观之,只重在瘕字。盖女人又有 疝一症故耳,大抵疝字之义,取其如山之高而突起也,不然,何彼皆连称焉),令人黄瘦 羸,两胁妨闷,心腹疼痛。
干漆(炒令烟尽) 木香 芫花(醋炒) 赤芍药 桂心 当归 川芎 琥珀(研,各半两) 大黄(炒,二两) 牛膝(七钱半) 桃仁(一两) 麝香(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无时。
当归散 治妇人疝瘕,血气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者。(此方治肝经居多)
鳖甲(醋炙,二两) 当归(锉,微炒) 桂心 槟榔 大黄(锉,微炒,各一两) 川芎 吴茱萸(汤泡七次) 木香 青皮(去白,各半两) 蓬莪术 赤芍 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各七钱五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生姜一钱三分,水煎热服,不拘时。
砂丸 治妇人疝瘕,及积瘀血,在脏,时攻腹胁疼痛。(专在瘀血,乃凉行之剂,是知古人亦不专主于热矣,在人自择之)
川芒硝 砂(各一两) 当归 雄黄 桂心(各半两) 大黄(炮) 三棱(各二两)
上为细末,米醋一碗,熬大黄末为膏,次入余药末,和丸如桐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丸,渐加至二十丸,以利下恶物为度。
巴豆丸 治妇人疝瘕及血气疼痛。(气血痰食皆宜,第药太猛,慎之)
巴豆(去皮心,醋煮半日,二钱半) 砂 大黄(炒,各一两) 五灵脂 桃仁(各七钱半)
木香(半两,以上各另为末)
上炼蜜丸,如绿豆大,淡醋汤空心下五丸,热酒亦可。
黑神丸
神曲 香(各四两) 木香 椒(炒香出汗) 丁香(各半两) 槟榔(四枚) 漆(六两,半生,半用重汤煮半日令香)
上除椒、漆外,五物皆半生半炒,为细末,用前生熟漆和丸,如弹子大,又用 香末十二两,铺阴地荫干,候干,并 香收器中,至极干,去 香。治肾气,膀胱 癖,及疝坠,五膈,血崩,产后诸血,漏下赤白,并一丸,分四服。死胎一丸,皆绵灰酒下。难产,炒葵子四十九枚,捣碎,酒煎下。诸疾不过三服, 气十服。膈气 瘕五服,血瘕三丸当瘥。
一妇人病腹中有大块如杯,每发痛不可忍,诸药莫愈,投此丸尽三服,杯气尽消,终身不作。
露丸 治寒伤于内,气凝不流,结于肠外,久为 瘕,时作疼痛,腰不得伸,名曰肠覃。
广术(酒浸,锉) 三棱(酒浸锉,各一两) 干漆(洗去腥,炒烟尽) 川乌(各五钱) 砂(四钱) 青皮 雄黄(另研) 茴香(盐炒) 穿山甲(炮,各三钱) 轻粉(一钱,另研)
麝香(半钱,另研) 巴豆(三十个,去皮切开)
上除研药外,将巴豆炒三棱、广术二味黄色,去巴豆不用,共为末、入研药匀,生姜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姜汤或酒下,空心食前服。
乌喙丸 治肠覃,亦治乳余,并男子疝气。
乌喙(炮去皮,一钱) 半夏(汤洗,四钱) 石膏( ) 藜芦(炒) 牡蒙 茯苓(酒浸)
桂心 干姜(炮,各一钱) 巴豆(七个,研膏)
上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食后酒饮任下。
见 丹 治寒客于下焦,血气闭塞而成瘕,日以益大,状如怀子,名曰石瘕。
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鬼箭羽 紫石英(各三钱) 泽泻 肉桂 玄胡索 木香(各二钱) 血竭(一钱半,另研) 水蛭 槟榔(二钱半) 桃仁(三十个,另研) 三棱(五钱) 大黄上为细末,用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醋汤或温酒下,食前服。(寒者温之,留者行之,以病在下焦,故多血分药)
芦荟丸 治疳瘕,肌肉消瘦,发热潮热,饮食少思,口干作渴,或肝疳食积,口鼻生疮,牙龈蚀烂等证。
芦荟 胡黄连 黄连(炒) 木香 白芜荑(炒) 青皮(各五钱) 当归 茯苓 陈皮(各一两半)
甘草(炙,七钱)
上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饮下。(此小儿疳积药也,岂妇人亦有之,大抵以疳瘕之名,故偶类集之耳)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