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胎前调理法
明代:武之望
集略云∶母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之所赖也。受妊之后,宜令镇静,则血气安和,须内远七情,外薄五味,大冷大热之物,皆在所禁,使雾露风邪,不得投间而入,亦不得交合阴阳,触动欲火。务谨节饮食,若食兔缺唇,食犬无声,食杂鱼而致疮癣;心气大惊而癫疾,肾气下足而解颅,脾气不和而羸瘦,心气虚乏而神不足,儿从母气,不可不慎也(心藏神,肾主骨,脾主肉,故云然)。苟无胎痛、胎动、泻痢,及风寒外邪,不可轻易服药(胎前药,最忌群队,故不必多)。不得已,在审度疾势轻重,药性高下,不必多品。然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出遗书,乃至言也)。气受偏瘁,与之补之,补羸女则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及待壮而婚。昔人论年老有子者,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则知血气在人,固自有量,夫岂逃阴阳之至数哉。(知七损八益之理者,能道此)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