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胎法
明代:武之望
脉经曰∶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嚏而动者,非躯也。《素问》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注云∶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此脉搏击,与寸脉殊别,则谓有孕之兆。)(《素问》以足少阴脉动甚为有妊,《脉经》以手少阴脉动甚为有妊,岂心肾同一诊耶?此只言《素问》,盖亦有见)
脉经曰∶妊脉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尺脉左偏大为男,右偏大为女,左右俱大,产二子,大者如实状。(实字妙)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二子(王子亨云,妊娠三部俱滑而疾;在左为男,在右为女)(诊在尺脉,的是至论。然于王子亨云说,亦为禀浓者言)。遣妊娠人面南行,还复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
看上圊时,夫从后急呼之,左回首者是男,右回首者是女也。
楼全善云∶按丹溪云,男受胎在左子宫,女受胎在右子宫,新言大契,是说也。盖男受胎在左,则左重,故回首时,慎护重处而就左也;女胎在右则右重,故回首慎护重处而就右也。推之于脉,其义亦然,胎在左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左,故脉亦从之,而左疾为男,左大为男也;胎在右则血气护胎而盛于右,故脉亦从之,而右疾为女,右大为女也。亦犹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受胎处在脐腹之下,则血气护胎而盛于下,故阴之尺脉鼓搏有力,而与阳之寸脉殊别也。又如痈节发上,则血气从上,而寸脉盛,发下则血气从下,而尺脉盛,发左则血气从左。而左脉盛,发右则血气从右脉盛也,丹溪以左大顺男。右大顺女,为医人之左右手,盖智者之一失也。(丹溪以此诊男女之病。原不诊产妇。须知之)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