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胎
明代:武之望
大全云∶夫人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风邪鬼魅,不能干之。若荣卫虚损,则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入于脏,状如怀娠,故曰鬼胎也。
薛氏曰∶前证因七情相干,脾肺亏损,气血虚弱,行失常道,冲任乖违而致之者,乃元气不足,病气有余也。若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证,治法以补元气为主,而佐以雄黄丸之类行散之。若脾经郁结气逆者,用加味归脾汤调补之;若脾虚血不足者,用六君、芎、归培养之;肝火血耗者,用加味逍遥散滋抑之;肝脾郁怒者,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兼服;
肾肝虚弱者,用六味地黄丸。
一妇人经闭八月,肚腹渐大,面色或青或黄,用胎证之药不应。余诊视之曰∶面青脉涩,寒热往来,肝经血病也;面黄腹大,少食体倦,脾经血病也,此郁怒伤脾肝之证,非胎也。不信,仍用治胎散之类不验。余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各二十余剂,诸证稍愈。彼欲速效,遂服通经丸一服,下血昏惯,自汗恶寒,手足俱冷,呕吐不食,余用人参、炮姜二剂渐愈。
斩鬼丹 治鬼胎,如抱一瓮。(下三方,皆治诸虫怪疾之假气血而成形者,又何独论鬼胎之有)
吴茱萸 川乌(一方作川芎) 秦艽 柴胡 白僵蚕 巴戟 巴豆(不去油) 芫花(醋煮,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蜜酒送下,即出恶物而愈。轻者,去芫花、巴豆、巴戟。
斑玄丸 治鬼胎惑于妖魅,状如 瘕,一切气血痛亦效。
斑蝥(去头足翅,炒)(斑蝥宜慎用) 玄胡索(炒,各三钱)
上为末,糊丸,酒下,或为末,以温酒调下半钱,以胎下为度。
雄黄丸 治鬼胎瘀血腹痛。(虽曰有故无殒,然大毒之药,亦须慎也)
雄黄(细研)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细研) 巴豆(去油) 獭肝(炙黄,各半两)
蜥蜴(一枚,炙黄) 蜈蚣(一条,炙黄)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温酒下,日两服,后当利。如不利,加至三丸,初下清水,次下虫如马尾状无数;病极者,下蛇虫或如虾膜卵、鸡子,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即除。
枳实槟榔丸 治妊娠 瘕癖块,及二者疑似之间,久服安养胎气,消散 瘕,兼宽膈进食。(此方甚平,何以能治 瘕痞块,惟疑似者,庶乎可)
枳实 槟榔 黄连 黄柏 黄芩 当归 阿胶(炒成珠) 木香(各半两)
上为末,水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不计时,日三服。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