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明代:武之望
楼氏曰∶产后疟疾,多由污血挟寒热而作,大法宜柴胡四物汤调之,热多者草果饮子,寒多者生熟饮子。(草果饮生熟饮是截法,柴胡四物是调理法,而暑疟虚疟久疟未备者,当与杂症同)
补遗云∶产后疟疾,热多寒少者,清脾饮;寒多热少者,养胃汤;久而不已者,七宝饮截之。
薛氏曰∶产后疟疾,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或因外邪所感,或郁怒伤脾,或暑邪所伏。
审系饮食,用六君加桔梗、苍术、藿香;如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如外邪少而饮食多;用人参养胃汤;饮食劳役,用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加炮姜;虚寒,用六君加姜、桂;元气脱陷,急加附子(此数条俱属温补,大与时宜,可备前方之未备,而暑邪所伏之方不载,为以治暑方用石膏也。盖薛翁喜温补,而产后尤忌寒凉,血虚又忌白虎,故不言耳。临症又宜分别,亦有不必拘此方者,须因人勇怯而施,如清脾饮、草果饮之类是也)。大凡久疟多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或吐泻不食,腹痛烦渴,发热谵语,或手足逆冷,寒战如栗,虽见百证,当补,其病自退,若误用清脾截疟之类,多致不起。
一产妇患疟,发热作渴,胸膈胀满,遍身作痛,三日不食,咽酸嗳气,此是饮食所伤,脾胃不能消化,用六君加神曲、山楂四剂,而不作酸,乃去神曲、山楂,又数剂而饮食进,其大便不通,至三十五日,计进饮食七十余碗,腹始闷,令用猪胆汁导而通之,其粪且不甚燥。
(以气虚,故可至三十五日而便犹不燥,若以日久大下之,误矣。六脉不恒,宜乎用此,然非医工之良者不能,非主人之专任者不用,各宜自省)
一产妇患疟久不愈,百病蜂起,其脉或洪大,或微细,或弦紧,或沉伏,难以名状,用六君加炮姜二十余剂,脉证稍得,又用参术煎膏,佐以归脾汤,百余剂而瘥。(以一疟而用百余剂,真为可笑,然病有如是者,不得不然也,幸勿以迂而勿信,盖目击时事,故敢赘及)
一产妇朝寒暮热,或不时寒热,久不愈,用六君子、补中益气兼服,百余剂而寻愈。(一疟用药百余剂,世间岂有此治法,此非药之效,乃病久自息耳。丹溪立斋用药多如此,殊为可笑)
草果饮子 治产后疟疾,寒热相半者,或多热者。(此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疟也,若暑疟服之则自误矣,以暑言,然清暑之剂非产后所宜,亦须防慎)
半夏(泡) 赤茯苓 甘草(炙) 草果(炮,去皮) 川芎 陈皮 白芷(各二钱) 青皮(去白) 良姜 紫苏(各二钱半) 干葛(四钱)
上 咀,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当发日侵早连服二服,无有不安者。
生熟饮子 治产后疟疾多寒者。(所谓脾寒作疟也,非多寒者勿用)
肉豆蔻 草果仁 浓朴(生用,去皮) 半夏 陈皮 甘草 大枣(去核) 生姜(各等分)
上八味锉碎和匀,一半用生,一半用湿纸裹煨令香熟,去纸,与生者和匀,每服五钱,水煎,食前一服,食后一服。
清脾饮 治产后疟疾,热多寒少者。
人参养胃汤 治产后疟疾,寒多热少者。
七宝饮 治产后疟疾,久而不已者,以此截之。(虽日久而不已者宜截,然此方有常山,于痰疟则可,若果虚症,大非所宜)
方俱见胎前疟疾。
武之望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