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疳
明代:薛己
肿痛或发热者,肝经湿热也,清肝除湿。肿痛发寒者,邪气传表也,发散之。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热湿滞壅也,疏肝导湿。
一男子患此,肿硬 痛寒热,先以人参败毒散,二剂而止,更以小柴胡汤,加黄连、青皮,治之而愈。
一男溃而肿痛,小便赤涩,以加减龙胆泻肝汤,加青皮、黄连,二剂少愈;以小柴胡汤,加黄柏、知母、当归、茯苓,数剂而愈。
一男子因劳,茎窍作痒,时出白物,发热口干,以清心莲子饮,治之而安。
一男子溃而肿痛发热,日晡尤甚,以小柴胡汤加黄连、知母、当归而愈。
一男子已愈,惟茎中一块不散,以小柴胡汤加青皮、荆、防服之;更以荆芥、防风、牛膝、何首乌、滑石、甘草各五钱,煎汤,熏洗,各数剂而消。
一男子茎肿不消。
一男子溃而肿痛发热,小便秘涩,日晡尤甚。
一小儿肿痛,诸药不应,各以小柴胡汤,吞芦荟丸数服,并愈。
一男子阴茎或肿,或作痛,或挺纵不收。
一男子
张子和曰∶遗溺闭癃,阴痿浮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不可妄归之肾冷。若血涸不月月罢,腰膝上热足 ,嗌干癃闭,少腹有块,或定或移,前阴突出,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谓之疝,而谓之瘕。
一男子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甚苦,时或虽尿血少许,尺脉洪数,按之则涩,先用清
》云∶如自汗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已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则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证乃阳明,经云∶大忌利小便。
附方
小柴胡汤(方见瘰 门)
人参败毒散(方见溃疡发热门)
加减龙胆泻肝汤 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肿痛,小便赤涩,或溃烂不愈。又治阴囊肿痛,或溃烂作痛,小便涩滞,或睾丸悬挂。
龙胆草(酒拌炒黄)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炒) 木通 生地黄(酒拌) 当归尾(酒拌)
山
秘,加大黄。
芦荟丸 治下疳溃烂,或作痛。又治小儿肝积发热,口鼻生疮,及牙龈蚀烂等疮胡黄连 黄连 芦荟 木香 白芜荑(炒) 青皮 白雷丸 鹤虱草(各一两) 麝香(三钱)
肝脉弦长,恚怒不息,三年不愈,诸药不应,服半剂顿退,一剂而痊。
清心莲子饮 治心经蕴热,小便赤涩,或玉茎肿,或茎窍痛,及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烦躁作渴,又治发热口干,小便白浊,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黄芩(炒) 黄 (蜜炒) 石莲肉(去心) 赤茯苓 人参(各一钱) 甘草 车前子(炒)麦门冬(去心) 地骨皮(各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空心并食前服。
滋肾丸 治下焦阴虚,小便涩滞;或脚膝无力,阴汗阴痿;或足热不履地,不渴而小便闭。
黄柏(酒洗焙) 知母(酒洗焙,各一两) 肉桂(二钱) 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煎滚汤送下。
薛己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