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气之纪
清代:李延昰
木曰敷和之纪
(布和荣物)
谓丁巳、丁亥二年也。木本不及,上逢天符助之,得其平也。气化均。民病少。
火曰升明之纪
(火气高明)
谓戊辰、戊戌二年也,火本太过,上逢天刑克之,而得其平也。癸巳、癸亥二年,火本不及,上逢顺化,天气生之,助而得其平也。气化均,民病少。
土曰备化之纪
(广被化气)
谓己丑、己未二年也。上逢太乙天符助之,得其平也。气化均,民病少。
金曰审平之纪
(气清平定)
谓庚子、庚午二年也,上逢君火;庚寅、庚申二年,上逢相火,天刑克之,减而得其平也。乙丑、乙未二年,上逢顺化生之乙卯年逢天符乙酉年逢太乙天符助之,得其平也。气化均,民病少。
水曰静顺之纪
(体清顺物)
谓辛卯、辛酉二年也。上逢顺化生之,得其平也。气化均,民病少。
太过不及平运之图(图缺)
发生、委和、敷和角、赫曦、伏明、升明征,敦阜、卑监、备化宫,流衍、涸流、静顺羽、坚成、从革、审平商,太过不及平气纪。
地理之应六节图(图缺)
此图上者右行,下者左行,自初至终,乃为地之主气,静而守位者也。
逐年主气图(图缺)
此逐年主气之位次也。六气分主四时,岁岁如常,故曰主气。
逐年客气图(图缺)
此逐年客气也。如子午年则太阳为初气,厥阴为二气,少阴为司天为三气。太阴为四气,少阳为五气,阳明为在泉为六气;丑未则厥阴为初气,以次而转。余可仿此类推也。
子午二年客气定局热化之图(图缺)
丑未二年客气定局湿化之图(图缺)
寅申二年客气定局火化之图(图缺)
卯酉二年客气定局燥化之图(图缺)
辰戌二年客气定局寒化之图(图缺)
巳亥二年客气定局风化之图(图缺)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一(图缺)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二(图缺)
此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家先生所自定者也,实具六气至理,乃古今未发之秘,须精思而熟玩之。
以平治之纪为例,若太过之纪,其气未至而至,从节前十三日为度。不及之纪,其气至而未至,从节后十三日为度。太过之岁,从左尺浮分起立春,不及之岁,从左关中分起立春,根据次而推之,清心调息,逐部细究,则时令之病,可以前知。诊得六部俱平则已,若有独大独小,独浮独沉,独长独短,与各部不同,根据图断之,无不验者。假如左关中候脉独弦大,已知雨水后惊蛰边有风热之病,盖弦主风而大主热也,且左关又为风木之令故也。如右尺沉分脉独缓滞而实大,已知芒种后夏至边有湿热之病,盖缓滞主湿,而实大主热。若缓滞而虚大,乃湿热相火为患,盖缓滞为湿,而虚大为相火也;且在沉分,沉亦主湿,又在相火之位故也。久病之人六脉俱见浊滞,惟右寸中候脉来从容和缓,清净无滞,已知霜降后冬至边必愈,盖中候而从容和缓,为胃气之佳脉;且右寸为肺金之位,土来生金故也。余仿此而精推之百不失一矣。
李延昰
李延昰(1628~1697)清初医学家。原名彦员,字我生、期叔,号漫庵;后改字辰山,号寒邨。祖居南汇,后迁居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因参与复明抗清斗争失败,避居浙江嘉兴,后入平湖祐圣宫,以医自给。学医于叔李中梓,传其心法。又研究缪希雍医学遗稿及周梅屋《独得编》等,深明脉理。治病多奇效,医名大盛。有延诊者,虽百里必往视。与当时名医喻嘉言、张卿子、卢子繇等皆有交往。晚年与朱彝尊友善,得朱赠书数千卷。顺治元年(1644年)曾游苏州,得贾所学《药品化义》十三卷,谓“其为区别发明,诚一世之指南”,遂与其子汉徵校正重刊。又撰《本草谕》,论本草发展历史;《君臣佐使论》,明用药配伍之法;《药有真伪论》、《药论》则阐述药物鉴别、炮制、制剂、采收之理。此四论列于《药品化义》之首。康熙二年(1662年)撰《脉诀汇辨》十卷,附《五运六气医案》一卷。此书汇脉学著作七十余种之精论,分门别类,标明出处,以便查考,间附家学及自己临证诊脉心得,《李中梓医案》亦收录于此书中。尚著有《痘疹全书》、《医学口诀》两书,未见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