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血
明代:戴原礼
(见大小腑门本证。)
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血淋别见后大小腑门。淋闭证。尿血。先与生料五苓散。和四物汤。若服药不效。其人素病于色者。此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吞鹿茸丸。或附子八味丸。或辰砂妙香散。加五苓散。吞二项丸子。若小便自清。后有数点血者。五苓散加赤芍药一钱。亦有如砂石。色红。却无石淋之痛亦属虚证。宜五苓散和胶艾汤。或五苓散和辰砂妙香散。吞鹿茸丸。八味丸。玉茎肿痛。其证不一。有通身水气。 茎俱肿者。此当求之诸气门、水肿气证。以治水之法。肾风痒。抓搔过伤以致肿疼此当求之疮毒门 风证。 风愈则肿自消。有妒精蚀疮。用干疮之药太紧。毒瓦斯未散。蕴结成肿。有服金石秘涩之剂。精气壅遏。不能宣扬。或试紧炉之方。取一时之快。不知热毒反着自身。俱能为肿。有血气凝滞阴间窍道闭塞。致使茎肿。近俗戏名吹大。或缘忍溺而得。下三证。并宜灯心汤。调五苓散。服饵以涤其内。荆芥甘草木通。煎汤淋洗。以宣其外。
淋痛。五淋者。血石气膏劳是也。血淋。溺中有血。石淋。溺中有砂石之状。其溺于盆也有声。此即是精气结成砂石以溺俱出气淋。气郁所致。小腹有若膀胱气之状。膏淋。溺与精混或沉在漩。下如糊状。或浮在漩。上如脂膏状。劳淋病在多色。下元虚惫。清浊不分。肾气不行。郁结而为淋。或劳心过度。火不得其养。小肠为心之腑。脏病而腑与俱病。或心肾不交。肾之不温。津道闭塞。或出汗大过。或失血太多。津道欲枯竭。皆成劳淋五者得名。而不及热与冷。何哉。盖五者。皆有冷有热。血有热血。有瘀血。气有热气。有冷气。劳有虚冷。有虚热。若与汤药过差。精不由其道妄行。不禁与溺俱出。此乃热剂之伤。未可概以为冷也。
治淋之法。除的然虚冷之外。其余诸证。若用本题药不效。便宜施以调气之剂。盖津道之逆顺皆一气之通塞为之也。如木香流气饮。却为的当。其中自有木通麦门冬腹皮辈。比如不效但宜投以益血之方盖小便者。血之余也。血苟充满。则滋腴下润。自然流通。如火府丹自却为的当。其中有地黄辈。然此非特言血淋气淋。一应淋。皆可用。独不可用之虚冷耳。淋病。小便之色。多是见赤。未可便以赤为热。气道蕴结。故如此尔。
便血不止者。用松杨柿一个。烧存性。研末。米饮调下即愈。
戴原礼
明代医学家戴原礼。字原礼,名思恭号肃斋,诸暨马剑镇马剑村人。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卒于明永乐三年(1405)。他是朱丹溪的优秀弟子,是著名的宫廷医家,也曾广为民间百姓诊治疾患。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震亨(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震亨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疾多获神效,由是以医术名世。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朱元璋病,诏戴思恭诊治,药到病除。未几,召为太医院御医,深得太祖器重。洪武三十—年(1398),太祖病重,因诊治无效,即将医官尽行治罪,独召戴思恭至榻边慰勉。燕王朱棣曾患瘕症,历久不痊,召戴思恭施治,一剂而愈。建文帝登位,任太医院使。永乐初;以年老求归。永乐三年(1405)夏,再次奉召入京。冬,病卒,年82。成祖亲撰祭文,派人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