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痛(附心瘥)
明代:戴原礼
多因积冷与痰气而成宜五膈宽中散。或四七汤。加木香桂各半钱。或挝脾汤。加丁香。
膈痛而气上急者。宜苏子降气。去前胡加木香如数。
痰涎壅盛而痛者。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间进半硫丸。
心瘥。有痰饮所致。俗名饮瘥。有胃口热。食易消。故瘥素问谓之食瘥。亦类消中之状俗名肚瘥。痰气宜小半夏茯苓汤。加枳实一钱。胃中热。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或五苓散。加桂与辰砂。
膈痛与心痛不同。心痛则在歧骨陷处。本非心痛。乃心支别络痛耳。膈痛。则痛横满胸间。比之心痛为轻。痛之得名。俗为之称耳。诸方称为嘈杂。烦躁。忪悸痰饮证也。五苓散、利心小肠之热。恐非其对。不若用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去桂生血而益阴。此亦非水制火之义亦有病瘥。呷姜汤数口。或进干姜剂而愈。此膈上停寒。中有服饮。见半热则消。
戴原礼
明代医学家戴原礼。字原礼,名思恭号肃斋,诸暨马剑镇马剑村人。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卒于明永乐三年(1405)。他是朱丹溪的优秀弟子,是著名的宫廷医家,也曾广为民间百姓诊治疾患。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震亨(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朱震亨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传。治疾多获神效,由是以医术名世。洪武十九年(1386),明太祖朱元璋病,诏戴思恭诊治,药到病除。未几,召为太医院御医,深得太祖器重。洪武三十—年(1398),太祖病重,因诊治无效,即将医官尽行治罪,独召戴思恭至榻边慰勉。燕王朱棣曾患瘕症,历久不痊,召戴思恭施治,一剂而愈。建文帝登位,任太医院使。永乐初;以年老求归。永乐三年(1405)夏,再次奉召入京。冬,病卒,年82。成祖亲撰祭文,派人致祭。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