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胎
明代:王肯堂
〔大全〕 夫人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风邪鬼魅,不能干之。若荣卫虚损,则精神衰弱,妖魅鬼精,得人于脏,状如怀娠,故曰鬼胎也。
【薛】 前证因七情脾肺亏损,气血虚弱,行失常道,冲任乖违而致之者,乃元气不足,病气有余也。若见经候不调,就行调补,庶免此证。治法以补元气为主,而佐以雄黄丸之类行散之。若脾经郁结气逆者,用加味归脾汤调补之。若脾虚血不足者,用六君、芎、归培养之。肝火血耗者,用加味逍遥散滋抑之。肝脾郁怒者,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兼服。肾肝虚弱者,用六味地黄丸。一妇人经闭八月,肚腹渐大,面色或青或黄,用胎证之药不应。余诊视之曰∶面青脉涩,寒热往来,肝经血病也。面黄腹大,少食体倦,脾经血病也。此郁怒伤脾肝之证,非胎也。不信,仍用治胎散之类不验。余用加味归脾、逍遥二药各二十余剂,诸证稍愈。彼欲速效,别服通经丸一服,下血昏愦,自汗恶寒,手足俱冷,呕吐不食。余用人参、炮姜二剂渐愈,又用十全大补五十余剂而安。
雄黄丸 治妊娠是鬼胎,致腹中黑血散下腹痛。
雄黄(细研) 鬼臼(去毛) 莽草 丹砂(细研) 巴豆(去皮、心、油) 獭肝(炙,令黄,各半两) 蜥蜴(一枚,炙黄) 蜈蚣(一条,炙黄)
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二丸,日两服。后当利,如不利加至三丸。初下清水,次下虫如马尾状无数,病极者下蛇、虫,或如蛤蟆卵、鸡子,或如白膏,或如豆汁,其病即除。
治妇人鬼胎及血气不可忍方。
斑蝥(去头、足、翅,炒) 延胡索(炒,各三钱)
上为细末,再研如面。温酒调服半钱,胎下为度。
治妇人虚羸,有鬼胎 块,经候不通。
以芫花根(三两) 锉炒令黄色,为细末,桃仁煎汤调下一钱,当下恶物。
《补遗》治妇人鬼胎如抱一瓮。
吴茱萸 川芎 秦艽 柴胡 僵蚕 巴戟 巴豆(不去油) 芫花(醋煮,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丸,蜜酒下,即出恶物而愈。
上方俱犯毒药,不可轻用,姑以古方存之耳。
王肯堂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