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嗽
清代:叶其蓁
【歌】十二经中嗽不同,火痰湿热寒风,七情六气分虚实,活法随机可变通。
【论】肺主乎气,外合皮毛,形寒饮冷伤肺则咳嗽也。有涎曰嗽,无痰曰咳。五脏六腑俱受气于肺,各以其时感之而成病也。秋则肺受之,冬则肾受之,春则肝受之,夏则脾受之,诸脏不已,冬传其腑。妊娠嗽者,名曰子嗽。实者参苏饮以散之,虚者天门冬汤以补之。若久嗽不已。恐伤胎气也。
薛立斋曰∶咳嗽,秋间风邪伤肺,金沸草汤。夏间火邪克金,平肺散。冬间寒邪伤肺,人参败毒散。春间风邪伤肺,参苏饮。然肺属辛金生于已土,久嗽不已,多因脾虚不能生肺气,腠理不密,外感风邪。或因肺虚不能生水,致阴火上炎,治当补土生金,滋肾安胎为要也。
【方】
参苏饮
紫苏 陈皮 桔梗 前胡 枳壳 茯苓 甘草 葛根
加知母、砂仁。
天门冬汤
天冬 紫菀 知母 桑皮 北味 桔梗 一加阿胶
百合散
百合 紫菀 麦冬 桔梗 桑皮 甘草 竹茹
水煎服,加蜜三匙。
叶其蓁
叶其蓁,清代医家。字杏林,号困庵,别号抱乙山人。南汇(今属上海市)人。精程朱理学。壮年悉心医学,四方延聘,日不暇给。著述颇多,撰有《十三科指掌全书》。按古之十三科分纂,效《千金方》之例,置女科为十三科之首。又刊《女科指掌》五卷。另著《幼科指掌》(一名《抱乙子幼科指掌遗稿》)四卷(1708年),引录前代医书二百余种,述育婴及各种儿科病症,子大本(焦邨)述刻。尚撰《脉镜》、《医余小草》、《痘疹方》、《医式》等,未梓行。孙中枢,亦业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