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钟鸣儿在腹中哭
清代:叶其蓁
(附乳法)
【歌】妊娠腹内似钟鸣,或有婴儿哭泣声,鼠窟黄连虽主治,要知育后不长生。
【论】妊娠腹内钟鸣,用鼠窟中土为末,入麝香少许,酒调服二钱,立愈。或以黄连浓煎汁,令母时常呷之。
《产宝》曰∶腹中儿哭者,是脐带上疙瘩儿含口中,因妊娠登高举臂脱出儿口,因此作声。令妊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仍入儿口即止。又曰,其治法亦用前二方。薛立斋曰∶黄连性寒,麝香开窍,当酌量用之。
一妇怀娠八月,因举手挂窗,遂致儿在腹中哭,众莫能治,一老稳婆教以大豆一升撒地,令孕妇拾之,果未及一半而愈。
妊娠无故忽然两乳中滴出者,谓之乳。有此症者,儿多不育。
叶其蓁
叶其蓁,清代医家。字杏林,号困庵,别号抱乙山人。南汇(今属上海市)人。精程朱理学。壮年悉心医学,四方延聘,日不暇给。著述颇多,撰有《十三科指掌全书》。按古之十三科分纂,效《千金方》之例,置女科为十三科之首。又刊《女科指掌》五卷。另著《幼科指掌》(一名《抱乙子幼科指掌遗稿》)四卷(1708年),引录前代医书二百余种,述育婴及各种儿科病症,子大本(焦邨)述刻。尚撰《脉镜》、《医余小草》、《痘疹方》、《医式》等,未梓行。孙中枢,亦业医。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