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损第七
唐代:孙思邈
方一十七首
羊肉黄汤
主产后虚乏,当补益方∶羊肉(三升) 黄 麦门冬(各三两,去心) 大枣(三十枚,擘) 干地黄 茯苓 当归
上一十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大良。
鹿肉汤
主产后虚闷劳损,补之方∶鹿肉(四斤) 干地黄 芍药 茯苓 黄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二两,炙) 芎当归人参(各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擘) 半夏(一升,洗去滑)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三斗煮肉,取二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
獐骨汤
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劳不足,脏腑冷热不调方∶獐骨(一具,锉) 远志(去心) 黄 芍药 橘皮 茯神 浓朴(炙) 芎 甘草(炙,各三两) 当归 干姜 防风 独活(各二两) 生姜(切) 桂心(各四两)
上一十五味, 咀,以水三斗,煮獐骨,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为四服。
羊肉汤
主产后及伤身大虚,上气,腹痛兼微风方∶羊肉(二斤,无羊肉,用獐肉代) 麦门冬(七合,去心) 生地黄(五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 人参 独活 桂心 茯苓 甘草(炙,各二两)
上一十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煮取三升半,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千金》有干姜。)
羊肉生地黄汤
主产后三日,补中理脏,强气力,消化血方∶羊肉(二斤) 芍药(三两) 生地黄(切,二升) 当归 芎 人参 桂心 甘草(炙,各二两)
上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服。
羊肉杜仲汤
治产后腰痛咳嗽方∶羊肉(四斤) 杜仲(炙) 紫菀 桂心 当归 白术(各三两) 细辛 五味子 款冬花浓朴(炙) 附子(炮,去皮) 萆 人参 芎 黄 甘草(炙,各二两) 生姜(八两,切) 大枣(三十枚,擘)
上一十八味, 咀,以水二斗煮肉取一斗,去肉,纳药,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当归建中汤
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疾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若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内补方∶当归(四两) 桂心(三两) 甘草(炙,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苦大虚,纳饴糖六两作汤成,纳之于火上暖,令饴糖消,若无生姜,则以干姜三两代之。若其人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种,作汤成,去滓,纳阿胶,若无当归,以芎 代之。
内补芎汤
主妇人产后虚羸,及崩伤过多,虚竭,腹中疾痛。
芎 干地黄(各四两) 芍药(五两) 桂心(二两) 大枣(四十枚,擘) 干姜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若不瘥,更作至三剂,若有寒苦微下,加附子三两,炮,主妇人虚羸少气,七伤损绝,腹中拘急痛,崩伤虚竭,面目无色及唾血,甚良。
大补中当归汤
治产后虚损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小腹苦痛,或从高堕下犯内,及金疮血多内伤,男子亦宜服之。
当归 干姜 续断 桂心(各三两) 干地黄(六两) 芍药(四两) 芎 麦门冬(去心)白芷 甘草(炙,各二两) 大枣(四十枚,擘) 吴茱萸(一升)
上一十二味, 咀,以酒一斗渍药一宿,明旦以水八升合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日三夜二服,有黄 ,入二两为佳。
缓中汤
主妇人产后腹中拘急,及虚满少气,产后诸虚不足,宽中补寒。
吴茱萸(一升) 干姜 当归 白芷 人参 甘草(炙,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 半夏(洗去滑,各三两) 芍药(六两) 细辛(一两) 生地黄(一斤,取汁)
上一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地黄汁,更上火合煎三两沸,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无当归,以芎 四两代之。
大补汤
治产后虚不足,少气乏力,腹中拘急痛及诸疾痛,内崩伤绝,虚竭里急,腰及当归 干地黄 半夏(洗去滑) 桂心(各三两) 吴茱萸(一升,一本无) 人参 麦门冬(去心) 芎 干姜 甘草(炙) 白芷(各二两) 芍药(四两) 大枣(四十枚,擘)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当归芍药汤
治产后虚损,逆害饮食方∶当归(一两半) 芍药 人参 桂心 生姜(切) 甘草(炙,各一两) 干地黄(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
鲍鱼汤
主产后腹中虚极,水道闭绝,逆胀,咽喉短气方∶鲍鱼(一斤半) 麻子仁 细辛 茯苓 生姜(切) 五味子(各一两) 地黄(五两)
上七味,咀,以水一斗煮鲍鱼如食法,取汁七升,纳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大有神验。
浓朴汤
主产后四日之中血气虚,口中干嘘吸方∶浓朴(炙) 枳实(炙) 生姜(各三两) 芍药 五味子 茯苓 前胡(各一两) 人参(半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为三服,适寒温服,禁冷物。
生地黄汤
主产后虚损少气方∶生地黄 人参 知母 桂心 浓朴(炙) 甘草(炙,各二两) 赤小豆(三升)
上七味, 咀,以水二斗五升煮地黄取一斗,去滓,纳药,煎取三升,分为三服。
气奔汤
主妇人奔豚气,积劳,脏气不足,胸中烦躁,关元以下如怀五千钱状方∶浓朴(炙) 当归 细辛 芍药 桔梗 石膏(碎) 桂心(各三两) 大黄(五两) 干地黄(四两) 干姜 泽泻 黄芩 甘草(炙,各五两)
上一十三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服三剂,佳。(《千金》有吴茱萸,无大黄。)
杏仁汤
治产后虚气方∶杏仁(去皮尖,双仁者) 苏叶(各一升) 半夏(一两,洗) 生姜(十两) 桂心(四两)人参 橘皮 麦门冬(去心) 白前(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