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胆第九
唐代:孙思邈
法一十一首
唇里正当承浆边,逼齿断针三 ,治马黄黄胆。
颞 在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是针灸之治疸气温病,夹人中火针,治马黄胆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
灸钱孔百壮,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胆。
夹承浆两边各一寸,治马黄急疫。
灸太冲七壮(又云针灸随便)。
又灸风府、热府、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男阴缝拔阴反向上,灸治马黄黄疸。若女人玉门头是穴针灸无在。
脚跟在白肉后际针灸随便。治马黄黄胆。
臂石子头还取病患手自捉臂,从腕中大渊纹向上一夫接白肉际,灸七壮,治马黄黄胆。
黄胆灸第七椎七壮,黄汁出。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