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产后骨蒸
清代:张曜孙
产后骨蒸,由失血过多,骨无血阴,以致虚火作炎,骨蒸作热。经云∶阴虚发热是也。
如血块未净,只服生化汤,视症略为加减,俾阴血旺升,则火自归经矣。如块痛已消,宜服梅连丸。
柴胡梅连丸 即清骨散,作汤服甚效。
柴胡(二钱) 胡黄连(二钱) 前胡(二钱) 乌梅(二钱,去核) 猪脊髓(一条) 猪胆(一个) 葱白(十根,长一寸)
前四味为末,另将猪髓胆、葱白,同捣成泥,入童便一盅,熬如稀糊,再入药末,共捣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清汤下。如上隔热多饱服,凡男女骨蒸,俱可服。摘刊方中,此方系汤剂。
加味大造丸 治骨蒸劳热,若服前方,不须服此。
紫河车(一具) 人参(一两) 当归(一钱) 麦冬(八分) 柴胡(六分) 怀生(二两) 山药(一两) 胡黄连(五钱) 石斛(八分,酒蒸) 杞子(一两) 黄柏(八分,酒蒸)
另将麦冬、地黄捣如泥,紫河车制净蒸熟,先另捣,后入诸药末均捣,加蜜为丸。
黄 (八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八分) 甘草(四分) 川芎(八分) 当归(二钱) 天冬(二钱) 麦冬(二钱) 北五味(十粒) 白芍(二钱) 黄柏(六分,炒) 知母(二钱)怀生(二钱) 怀熟地(二钱)
枣引,水煎。
张曜孙
张曜孙,字仲远,号升甫,晚号复生,武进人, (字皋文,清代文学家)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其兄早逝,张琦(清代医学家,字翰风)[2] 中年复得曜孙,故宠爱甚加,教授诗文,片刻不令离膝下。及长,乃驱驰南北,淹阻京师。张琦以珏孙误于庸医,故工医术,曜孙得其之传,有《重订产孕集》、《产孕集》,后曜孙从琦居馆陶,父死,以贫未能归葬,以行医自给,久之乃得归葬。曜孙多才,除医术之外,颇娴政务。道光二十三年(1843)应江南乡试中举。二十六年,选授武昌知县。二十七年,赏加知州衔。咸丰元年(1851),调补汉阳知县,旋擢汉阳同知。二年,曾上书武昌、汉阳守御各《二十四事》,不能用。太平军克汉阳、武昌,自缢未遂。免官。旋复原官。有《楚寇纪略》。五年,胡林翼委以督粮道。七年,以道员补用。咸丰十年,免官。同治二年(1863),为曾国藩司营务。时汉口与外国通商,建议取洋人税以佐军饷。奉命赴沪议此,六月卒于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