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头痛
唐代:杨上善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后取足少阳、阳明”,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一。自“厥侠脊而痛”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自“厥侠脊而痛”至“腘中血络”,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又自“厥胸满面肿”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三。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足阳明、太阳。
应有问答,传之日久,脱略故也。手足阳明及手足太阳皆在头在面,手太阳络心属小肠,此等四脉失逆头痛,面胕起若肿及心烦,故各取此四脉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灵枢》“太阳”作“太阴”。又按:“足阳明、太阳”,据本注应作“手足阳明、太阳”。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足厥阴脉属肝络胆,上连目系,上出额,与肾脉会于颠,故气失逆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厥阴主悲泣。视头动者,视之时头战动也。脉反盛者,络脉盛,可先刺去取血,后取厥阴输穴疗主病者也。
平按:《甲乙》“头脉痛”,无“头”字;“善泣”作“喜泣”。注“肾①脉”恐系“督脉”之误。
①“肾”,萧本原作“贤”。盖传写之误,今据文义改。
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
贞,竹耕反。贞贞,头痛甚貌。手少阴心脉起心中,从心系目系;足少阴肾脉贯脊属肾,上贯肝入肺,从肺出络心,故心气失逆,上冲于头,痛贞贞。头是心神所居,故先取心脉输穴,后取肾脉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贞贞”《甲乙》作“员员”,下无“头重”二字,注:“《灵枢》作贞贞。”又:注“贯肝入肺”,袁刻“肺”误作“脉”。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足太阴脉与足阳明合也,足阳明循头面左右,动在客主人及太迎,皆脾气所至。脾神是意,其脉足太阴,所以太阴气之失逆,意多善忘,所痛在神,按之难得。可取头面左右足阳明动脉,后取足太阴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甲乙》此段在“厥头痛,贞贞”之上,“太阴”作“太阳”,注云:“亦作阴。”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足少阳胆脉起目兑眦,上抵角,下耳后,其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足少阳气之失逆,头痛甚,耳前后脉涌动者,有热也。可刺去热血,后取足少阳疗主病者。
平按:《甲乙》“头痛甚”作“痛甚”;“脉涌有热”作“脉骨热”;“泻出”作“先泻”;“足少阳”作“足太阳、少阴”。
厥头痛,项腰脊为应,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足太阳脉起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下项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故足太阳气之失逆,头痛,项先痛,腰脊相应,先取足太阳上天柱之穴,后取足太阳下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素问》、《甲乙》此段在“厥头痛,头痛甚”之上;“项”作“先项痛”三字;“应”下有“先”字。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头痛脑痛既甚,气逆,故手足冷至节,极则死也。
头痛不可取于输者,有所击坠,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即刺,不可远取也。
取输难愈,故曰不可。又有击坠留血,可以近疗,可即刺之,不可取其远输者也。
平按:“输”《灵枢》作“腧”,《甲乙》作“俞”。“血”上,《灵枢》、《甲乙》有“恶”字。“内伤”《灵枢》作“肉伤”。“可即刺”《灵枢》“即”作“则”,《甲乙》“刺”下有“之”字。
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除也。
头痛有不可刺者,此为大痹在头,恶其日作。作,发也。刺之可令少愈,不可除也,谓寒湿之气入脑以为大痹故也。
平按:《甲乙》“恶”下有“风”字。“除”《灵枢》、《甲乙》作“已”。
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手足少阳、阳明在头面左右箱,故手脉行近头,足脉行远头。所以头之左箱半痛者,可刺左箱手之少阳、阳明,然后刺右箱足之少阴、阳明。右亦如之也。
平按:《甲乙》无“半”字。
厥侠脊而痛至项,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头目项及腰脊腘,足太阳脉所行,故生病腘中也。
平按《灵枢》“项”作“顶”;“”作“□□”。《甲乙》“至项,头”作“主头项”;“沉沉”作“□□”;“□□”作“□□”。
厥胸满面肿,唇思思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此皆足阳明脉所行,故取足阳明输疗主病者。
平按:“唇思思然”《灵枢》作“唇漯漯”,《甲乙》作“肩中热”。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手足清者,手少阴与足少阴通,故手足冷,取足少阴输疗主病者也。
平按:《甲乙》“不能言”作“不言”;“清”上有“微”字。“清”据注训“冷”,应作“凊”为允,本书下篇作“凊”。
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荥荥,便溲难,取足太阴。
腹胀多寒,便溲不利,皆是足太阴脉所为,故取之也。
平按:“响响然”《甲乙》作“膨膨”二字。“荥荥”《灵枢》作“□□”,《甲乙》作“□□”,注云:“音最,《九墟》作荥荥。”注“太阴脉”,“脉”字袁刻脱。
杨上善
隋唐时代医学家。约生于575年,卒于670年,曾在隋大业年间(605年至616年)任太医侍御,精于医术,诊疗出奇,能起沉疴。对《黄帝内经》有着较深研究,曾奉敕注《内经》,取《素问》及《灵枢》的内容,重新编次,著成《黄帝内经太素》一书,共30卷,是分类研究《内经》的第一家。故宋代林亿等指出:“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今睹其例。取《素问》、《灵枢》之文,错综以致注解者,后世有两经分类之书,上善实为此唱首。”另外,还著有《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今仅存钱本第一卷,名为《黄帝内经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