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作渴三十二
明代:汪机
疮疡作渴。不问肿溃。但脉数发热而渴。用竹叶黄 汤。脉不数。不发热。或脉数无力而渴。或口干。用补中益气汤。若脉数便秘。用清凉饮。尺脉洪大。按之无力而渴。用加减八味丸。若治口燥舌黄。饮水不歇。此丸尤妙。
精要曰。口渴与口干不同。不宜用丹药镇坠。祸如反掌。惟桑枝煎五味汤以救阴水。
丹溪曰。不言食味起火。怒气生火。房劳激火。吾恐渴亦未易止也。
精要曰。疮作渴甚。急与神仙追毒丸。取下恶毒。清膻汤。千金漏芦汤。五香连翘汤。六味车螯散。万金散。皆可选用。利后仍渴。却用生津补气药。津液生。气血完。渴自止。
丹溪曰。大渴而与利药。非明示脉证。何以知其当下。后言利后仍渴。却用补药。又不明言脉证。恐是但有大渴必下。下后尚渴。方与补药。古人治未病。如此用药可乎。况渴。
属上焦。当肿疡时。犹或可用。若溃疡后渴。多因血气之虚。何待利后方议甚虚也。
痈疽发渴。乃气血两虚。用参、 以补气。归、苓以养血。或忍冬丸。黄 六一汤。
一人渴后发背未溃。脉数无力。此阴虚火动。用加减八味丸。 咀二剂。稍缓次用丸剂
一人脑疽作渴。脉虽洪。按之无力。治以此药不信。自用滋阴等药愈盛。七恶并致而没东坦云。论人病疽愈后发渴。多致不救。惟加减八味丸最妙。盖痈疽多因虚而得。疽安而渴者。服此丸则渴止。安。而未渴者服此丸。永不发渴。或未疽而先渴者。服此不惟渴止。而疽亦不作。
一贵人疽未安而渴作。一日饮水数升。予用加减八味丸。诸医大笑。云此能止渴。我辈不复业医矣。皆用木瓜、乌梅、紫苏、参、苓、百药煎等剂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药。三日渴止。其疾本以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生水降火为最。患者鉴之。
附子气味劲悍。有回阳之功。命门火衰。非此不补。性虽有毒。但炮制有法。或用甘草、防风同炒。或童便久浸以去其毒。复与地黄等味同用。以制其热。润其燥。缓其急。假其克捷之功。而驾驭其剽悍之势。则虽久服亦无害也。观东垣八味丸论。则较然矣。
精要曰。疽向安后发渴。与加减八味丸。
丹溪曰。夫当此时气血两虚。当用参 补气。归、 补血。渴当自止。何必泽泻、茯苓佐以肉桂以导水耶。若忍冬丸。黄 六一汤。亦为切当。忍冬养血。黄 补气。渴何由作。(机)按丹溪所言
汪机
新安医学奠基人汪机 (1463-1539),字省之,别号石山居士,安徽省祁门县城内朴墅人。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其父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随父学医。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医术日精,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且“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