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疮疡用汗下药(六)
明代:薛己
仲景先生治伤寒,有汗、吐、下三法。东垣先生治疮疡,有疏通、托里、和荣卫三法。
用之得宜,厥疾瘳矣。假如疮疡肿硬木闷,烦热,便秘,脉沉而实,其邪在内,当先疏其内以下之。 肿作痛,便利调和,脉浮而洪,其邪在表,当先托其里以汗之。元戎云∶荣卫充满,抑遏而为痈者,当泄之,以夺盛热之气。荣卫虚弱壅滞而为痈者,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
又东垣先生云∶疮疡虽面赤伏热,不得攻里,里虚则下利。仲景先生云∶疮家虽身体疼痛,不可发汗,汗之则发痉。苟不详审,妄为汗下,以致血气亏损,毒反延陷,少壮者难以溃敛,老弱者多致不救。
【治验】
给事钱南郭,患腹痈已成,余用托里之药,渐起发,彼惑于众论,用行气破血,以图内消。形体甚倦,饮食益少,患处顿陷,色黯坚硬,按之不痛,余用大补之剂,色赤肿起,脓熟针之;再用托里,肿硬渐消而愈。
一男子腹内作痛,腹外微肿,或用药汗之,外无形色,脉数无力,此元气亏损,毒不能外起。遂与参、 、归、术之类,数剂渐发于外;又数剂脓成,而欲针之;惑于人言,用大黄、白芷、穿山甲之类,引脓从便出,以致水泻不止,患处平陷,自汗盗汗,发热作渴不食,仍用前药加半夏、陈皮、姜、桂四剂,形气渐复;又数剂,针去其脓;仍用补剂,喜年幼未婚
薛己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