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证治(计三证)
清代:许克昌
筋脉腰,(即脊骨十四椎下十五、十六椎间,尻之上也。)足厥阴肝、足少阴肾脉入腰。足太阳膀胱脉抵腰。
□
生肾俞穴,在脊骨两旁陷肉处,按阳痈阴疽则例治法。
□
腰间发一红 如瘤,两边各生一红线缠至脐腹则死。用墨水磨浓调雄黄末,涂之即愈。
□
生腰肋间,累累如珠形,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较干者更疼,属肝脾湿热,宜服胃苓汤加山栀、防风、石膏,其小泡用线针穿破。外俱用粪桶箱,炭火烧存性研末,香油调敷。或用蛇蜕( 、)毛厕蹲板上泥,等分,麻油调敷俱效。
此证不速治,缠腰已遍,毒瓦斯入脐,令人膨胀闷呕者危险,须急治之。
胃苓汤
苍术 陈皮 泽泻 浓朴 猪苓 生甘草上水煎,温服。
除湿逐丹汤(治蛇串白泡。)
防风(五钱) 苍术(三钱) 赤苓(五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栀(三钱) 甘草(三分) 白术(三钱) 薄桂(三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丹退而愈。
龙胆泻肝汤(通用九。)
许克昌
许克昌(约1750~1835)清代外科医家,字伦声。少习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尤好医术。广求名医著述,颇有所得。后从周舒轩习医十余年,深究精思,稍得梗概。尝得明代医家耿仁斋《麻科明镜》遗稿,残缺过半,因为之增删,厘为若干篇。又得郑西宾《痘疹必读》,谓其分门析类,了如指掌,遂将两书梓行。友人毕法著《外科证治全书》,仅成三卷而卒,为之续成五卷。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