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方九首
唐代:王焘
病源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风者八方之虚风,湿者水湿之蒸气。若地下湿,复若经有正数易深师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方。
汉防己(四两) 白术(三两) 蜀黄 (五分)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服汤当坐被中,欲解汗出,如虫行皮中。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千金同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四物附子汤,疗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白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一身悉肿方。
附子(二枚炮八破) 桂心(四两) 白术(三两)甘草(二两炙)
上药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当微汗。若汗出烦者,一服五合蔡公数用验。忌猪肉冷水生葱余忌同前方。(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又疗风湿百节疼痛,不可屈伸,痛时汗出方。
芍药(四两) 甘草(三两炙) 芎 (四两) 附子(三两炮四破)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相去十里顷,忌同。
又疗风湿身体疼痛,恶风微肿,汤方。
桂心(四两) 麻黄(二两去节) 芍药(二两) 天门冬(二两去心) 生姜(三两)杏仁(五十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忌鲤鱼,忌同。(并出第九卷中)
古今录验附子汤,疗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不得屈伸,近之则痛,白汗出短气,小便不得利,恶风不欲去衣,或一身流肿方。
桂心(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二枚炮八破) 甘草(三两)
上四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即止。若汗出烦者,稍服五合,骠骑使吴疼痛生姜又疗风湿体疼,恶风微肿。天门冬汤方。
天门冬(三两去心) 葛根(四两) 生姜(三两) 桂心(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 杏仁(五十枚)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忌鲤鱼,余同前。(深师无芍药名天门冬汤并出第十四卷中)
又疗头风湿,面如针刺之状,身体有肿,恶风汗出短气,不能饮食。麻黄汤方。
麻黄(四两) 芎 (一两) 莽草(一两) 当归(一两) 杏仁(三十枚)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日三,糜粥将息佳。
又辨中风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偏枯者。半身偏不随,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病智不出眩风十汤独活(五两) 葛根(四两) 干姜(二两) 桂心(四两) 半夏(四两洗) 甘草(二两炙)防风(三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得少微汗出好。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生葱。
又疗湿家始得病时,可与薏苡麻黄汤方。
薏苡(半升) 麻黄(四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杏仁(二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出即愈。湿家烦疼,可以甘草麻黄汤发汗,不小异
王焘
王焘,唐代(今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生于公元670年 ,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他不存个人偏见,博采众家之长,在《外台秘要》中,他引用以前的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差不多所有的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论述的对象,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