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痢方五首
唐代:王焘
病源休息痢者,胃管有停饮,因痢积久,或冷气,或热气乘之,气动于饮,则饮动而肠虚受或静肘后疗休息痢方。
黄连(切) 龙骨(如鸭子大一枚) 胶(如掌大炙) 熟艾(一把)
上四味,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乃纳胶,胶烊分再服,浓煮干艾叶亦佳,又当煮忍冬米和作饮,饮之。
又方:干地榆(一斤) 附子(一两炮)
上二味,以酒一斗渍五宿,饮一升,日三服,尽更作。
又方:龙骨(四两)
上一味,捣如小豆,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冷之,分为五服,又以米饮和为丸,服十丸。(文仲同并出第二卷中)
文仲葛氏若久下经时不愈者,此名为休息下,疗之方。
取大骨
上一味,炙令黄焦,捣筛,饮服方寸匕,日三愈。(肘后备急同)胡洽曲柏丸,疗数十年休息痢下,不能食,消谷下气,疗虚羸方。
麦柏(炒) 曲(炒各一升) 附子(炮) 桂心 乌梅肉(各二两) 人参 茯苓(各四两)
上七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食前饮服十丸,日三,稍稍增之。(肘后备急同并出第三卷中)
王焘
王焘,唐代(今陕西省郿县常兴镇车圈村王家台)人,生于公元670年 ,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其著作《外台秘要》颇为后人称赞。他不存个人偏见,博采众家之长,在《外台秘要》中,他引用以前的医家医籍达60部之多,差不多所有的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论述的对象,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