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
清代:魏之琇
万密斋治张氏子,痘靥时,面疮溃肿,脓水浸淫,泄下脓血,后重不食。或作噤口痢治,不效。视其症乃倒靥,非痢也。在痘科中,痢下脓血痂皮者生,水谷不化者死。在伤寒,太阴经病论则曰∶热蓄于内,当便脓血,勿治,利尽脓血自愈。因思此疾不可急治,乃故制药延缓以待之。数日后,度其脓血将尽,乃用四君子汤加白芍、枳壳、黄连、木香,一服后重除,利稍止,再服能食,三四服痘靥。
一痘后,初秋利下白积,身热腹痛,呕哕不食,此湿热瘀积,兼受寒邪。理中汤加防风,一剂哕止。平胃散加香、连、青、葛、麦愈。
一痘后,利下赤白,能食而不化。此胃热而脾虚也,乃恣食而不知节慎,遂致莫救。
一痘后,噤口痢,用人参一两,陈皮、黄连、石莲肉各五钱,桔梗三钱,胃风汤调服愈。
一痘后,利久不止,积未尽而中气不足,用人参、白术、白芍、甘草、升麻、陈米,大固中气而愈。
一痘后,毒入大肠而便脓血者,牛黄散、三黄散、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而愈。
魏之琇
魏之琇(1722~1772)清代著名医学家。字玉璜,号柳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业医。幼孤贫,于街市操作自给,夜则攻读家传岐黄书,终能融会贯通,精于医术。以江瓘《名医类案》所收历代医家之诊治病案未备,乃博取近世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等所载医家治案,分类编纂,成《续名医类案》六十卷(1770年)。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