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痢
清代:魏之琇
陆祖愚治张登之男,年十四,患疟截早,变成痢疾,痞满晡热,眼胞红肿而痛,所下红白相间,日夜三四十次.或与消积温补敛涩,俱不效,而转剧。脉之,左手弦数,右关沉实,右寸浮滑。此疟疾失表,又内伤饮食,风热泊于肠胃而为病也。先用山楂、枳实、芩、连、木通、泽泻、小柴胡、甘草,并下香连丸。服丸药两许,煎药四剂,遂积减胃开。调理旬日,但下淡白积一二次。又数日,大便实矣。忽一日,仍不思饮食,日行二三次,十余次,粒米不进,计大便数十行。盖连日粥食过多,而复伤也。今积滞已行,肠中润滑,无所虑矣。仍用小柴胡、归、芍、知、苓、楂、橘之类,宿垢尽行,胃气仍复。乃加减前方,人参、术调理而安。
万密斋治李氏女,初病疟,又病痢,发热少食,日啖莲肉五六枚,乃与集圣丸而愈。
魏之琇
魏之琇(1722~1772)清代著名医学家。字玉璜,号柳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业医。幼孤贫,于街市操作自给,夜则攻读家传岐黄书,终能融会贯通,精于医术。以江瓘《名医类案》所收历代医家之诊治病案未备,乃博取近世医书及史传、地志、文集等所载医家治案,分类编纂,成《续名医类案》六十卷(1770年)。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