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捧心痈痰论
清代:高秉钧
捧心痈,生于人字骨下低陷中,肿坚色白,脉空芤无力,腰痛肤黄面浮。有因脱力中伤,或受伤营卫失和而发;有因抑郁伤肝,肝邪乘脾,脾气不能营运,致气血留滞而发;亦有因病后脏腑气衰,营卫不能通调而发。治法宜和营通络,调养气血,使之渐渐内消。若至成功出脓,每易成损怯,难以痊愈。
痰生于中腕穴下,或左或右。初起结核,渐渐肿大,坚硬色白,其病因脉证,与捧心痈相似,治法亦同。此证宜速治,若成功后,脓从呕吐出者不治。
高秉钧
高秉钧(1755~1827),字锦庭,江苏无锡人。幼时视医药为奇物,成年后,弃举子业,从范圣穴、杜云门为师,深研《内经》对仲景、东垣、河间、丹溪、景岳、诸位前辈著,无不参究。尤以外科驰名江浙间,晚年总结本人30年临证经验,著《疡科心得集》三卷。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