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证名
清代:莫枚士
有所苦之谓病。病无定所曰流,亦曰游。其有定所而移者曰转。由此转彼,而此已罢者曰并病。其根据次者曰传经。其彼病而此不罢者曰合病。其相为表里之经俱病,亦以次传者曰两感。至邪已入里,而有所着曰结。结而有定形,余症悉罢者始曰积。积而可移曰聚。偏僻在侧曰癖,亦曰KT 。假物而成曰 瘕∶症言其可征验;瘕言其为虚假(本《病源》)。结而无定形,久不愈,愈而复发曰注,亦作疰,亦曰系气。其新病甫愈,有因复发者直曰复,亦作。误于医曰坏病。染于人曰易病。病而至于气竭曰极∶极有六,言究竟也;气去曰死,言澌散也。大抵散者泄之,结者排之,误者救之,染者绝之,症宜用此数法。而正气有不支者,即于其中加补味以扶之。历代医法,约略如此。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