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方义解
清代:莫枚士
玉屏风之止汗,非如圬者之于墙然也。其谓汗之因风得之者,恒至虚其卫气而久恋,卫则不收,风恋则不纯,以不纯乘不收,则汗出自易。故必以防风从外发之,白术从中守之,而黄则居其间而托之。 之为言致也,(《诗·皇矣》上帝耆之,耆致也。)推致卫气使风不得留,则卫自收而汗自止。方义如此。人见其汗止也,而以为黄 固表,亦盍观其方下有治风邪久留不散,自汗不止两语乎?《本草经》曰∶黄 治大风。此方本之,故其义与金匮血痹黄汗黄胆诸用黄 方不同而同,以彼症亦由卫虚挟风故也,其防术并用,取诸金匮桂芍知母汤方中,亦以彼症由风汗之故,以彼证此,断可知已,必其人之症,如方下所云,始可用之,倘其汗不由于风,或微有风而属在表虚里实之体,即不可服,服之则卫以被托而益虚,表虚而里益形其实,诸气不和,虽本无汗,且可使有汗,奈何忌汗而藉此止汗耶,且屏风之名,兼有屏绝屏挡之义,若专以屏藩屏蔽为言,则艳其名而没其实矣,大抵古今名方,苟得仲景之一端,即非望文而可晓,读者当以意逆志焉。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