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水莨菪辨
清代:莫枚士
水莨菪,不见于他书。《本草经》有莨菪,云苦寒无毒,通神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与此经大同,其言无毒则反。《纲目》直引此经于莨菪下,意谓水莨菪即莨菪也。但莨菪非菜类,又希用,仲景缘何虑其误食?李氏必误。考《百一方》云∶菜中有水莨,叶圆而光,生水旁,有毒,蟹多食之,人误食之,狂乱如中风状,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其论全据此经,而云水莨是。经文“莨”读如艮卦之艮,“菪”字衍也。水茛似水堇,堇为菜属,故云菜中有水茛,以其似堇,故着误食之戒,《百一》所据当不误。且经于上节言钩吻似芹,误食杀人。说者谓钩物似毛茛,此节光茛,正与上反,皆为食芹者辨其似。下节言蛟龙病,又为食芹者洁其治。数节皆特明芹之禁忌,则非茛菪明矣。此种亟当削正而自明已,然无人议及于此,叹读书之难。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