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匮》书后
清代:莫枚士
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以明伤寒初起及伤寒杂出之病。后人宝藏之,改题曰《金匮玉函方》。是以《外台》引之,概称张仲景《伤寒论》,(于原书摘称二字者,犹《肘后备急》单称《肘后》,亦引证家之一例,)《证类本草》引之,概称《金匮玉函方》,一从其初,一从其后也。当时以十六卷文繁而有删本二∶其一,就原书逐篇删存要略,并为三卷,题曰《金匮玉函要略方》,后为仁宗时王洙所得;其一,就原书删杂病以下等卷,存脉法、六经及治法、诸可不可等十卷,题曰《伤寒论》,而削“杂病”二字,即今本《伤寒论》也。此书行而删余之卷亡,十六卷原书不可得见矣。故林序云∶张仲景为《伤寒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也。林氏又以《伤寒论》十卷,校《金匮玉函要略方》,知其上卷伤寒文多节略,至中、下卷杂病及方疗妇人,无本可校,虽有节略,不能的知。(以《脉经》卷七、八、九校之,知其是节略。)断去上卷,分中、下二卷为三卷,改题曰《金匮方论》,即今本《金匮要略》也。自是以来,不可复合矣。吁!唐宋人于仲景书任意分并,其不绝仅如线耳。近又移第其文,以就己意,考古者宜何如珍惜也!
莫枚士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