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清代:何梦瑶
心经脉名手少阴经,小肠经脉名手太阳经,肺经脉名手太阴经,大肠经脉名手阳明经,心包络经脉名手厥阴经,三焦经脉名手少阳经,以各脉俱行于手,故言手,以别于足经也。肾经脉名足少阴经,膀胱经脉名足太阳经,脾经脉名足太阴经,胃经脉名足阳明经,肝经脉名足厥阴经,胆经脉名足少阳经,以各经俱行于足,故言足,以别于手经也。阴阳之分,则从其所系之脏腑而命之耳。然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四象也。四象之外,又增阳明、厥阴名色,非蛇足乎?则何不直以心经、小肠经等称称之之为得乎?又《内经》尝以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矣。则又何不以一阴、二阴等称称之乎?窃谓五脏配五行,六经配六爻。三阴经,坤之三画也;三阳经,干之三画也。
以一、二、三为序命之,似为妥当。而必立此太、少、厥等名色,且泥此生解,支离牵强,无当病情,千古相沿不改。此庄生所谓,呼牛者姑应以牛,呼马姑应以马耳。
何梦瑶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猜您喜欢
推荐典籍